首页 > 资讯 > 国际 > 最新 > 正文 
 
  柬埔寨产的桑蚕丝直供部分江浙丝绸企业
2018-07-02
分享至:

  柬埔寨的午后,有些燥热。棕黄的土壤,被河流分割。河边偶见大树,倾倒却从容,深深扎根,历经百年。

  白天是满街的热闹,熙熙攘攘的游客兴致高昂,赤脚奔跑的当地孩童,一遍遍向游客兜售纪念品。夜幕降临,游客散去,摩托车才带着当地人,三五成群地出现在河边。

  他们铺开一张小方布,或是点上一盏灯,或是就着夕阳的光照,从随身的布袋里摸出家里做的晚餐,有的边吃边聊,有的只静静地对着河水、对着古城,若有所思。

  这里的孩子比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要贫穷,所以关于柬埔寨的旅游攻略总会提一笔:到了那里,记得给孩子带点糖果或者文具。在金边、暹粒的闹市区,一罐可口可乐需要2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3元,对郊区孩子而言,这是奢望。

  在我们的走访中,一直萦绕着这样的问题:在这样一个地方,我们的浙商,能有哪些商机?资金和技术在这样的一个国度,会不会水土不服?

  柬埔寨生产的桑蚕丝

  成了部分江浙丝绸企业的原料

  身材有些微胖的刘明君是华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资产管理总监,从2014年开始,他的名片上多了一个新身份——柬埔寨公司总经理。

  刘明君是个东北汉子,从2007起,常年被公司派驻国外。虽然在柬埔寨的日子并不算长,但在对比了之前外派的其他亚非拉国家投资环境后,他认为,浙商在柬埔寨更可以“大有所为”。

  在我们活动首站走访中提到,早在2005年,华立就在泰国中部罗勇府投资开发“罗勇工业园”,探索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新模式。2010年,华立开始在柬埔寨布局农业产业,在柬埔寨东部投资1500万美元,搞起了约7200公顷的农业种植园区。目前已开发土地约3000公顷,在当地也被称为华立农场。

  “华立柬埔寨公司成立的目的在于:实施中国农业‘走出去’战略,在柬埔寨建立农业现代化种植园区,开拓农产品海外供应渠道,确保中国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应。”刘明君介绍说。

  刘明君认为,在土地、环境、劳动力等资源日益紧缺的今天,通过“资本输出”,用“全球化”来突破生产资料配置的时空格局,是目前投资环境下的大势所趋。

  柬埔寨的华立农场位于首都金边以东约550公里,驱车需要7个半小时左右。但因邻近越南及相关港口,所以,农场里的产品,可以通过水陆两种方式到达越南的港口,再通过越南转口到中国。上述物流方式可有效规避柬埔寨目前相对较高的物流成本。

  华立农场目前种植的农作物,有水稻、大豆等粮食类作物,木薯、橡胶等生物能源作物。除此之外,华立农场还有序地进行其他高附加值农产品的种植与经营,比如剑麻、热带水果等。“我们还在农场大力开发桑蚕养殖产业,作为原料供应地,对接江浙一带的丝绸产业。”刘明君说。目前桑蚕园区已初具规模。在柬埔寨养蚕后产出的丝,质量绝对不比我们所熟悉的江南一带蚕丝差,“养蚕本身需要湿热的气候,柬埔寨的气候最为适宜。而且,产自柬埔寨的蚕丝生产周期短,效益更高。”

 

  (来源:新浪新闻)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sy.png
光荣属于劳动者 CTEI
00.png
要打破生产方式的路径
sy.jpg
“数”说纺织:2025年
sy.jpg
AI遇到时尚,中国服装
sy.jpg
聚焦东方女性匠人!五
sy1.jpg
从春天出发,凝心聚力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