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星岛日报》报道,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业务开展一个多月以来,不论是企业及银行均表示使用量不多。内地媒体引述广东省外经贸厅厅长梁耀文承认,到目前为止实际开展人民币结算的企业数量较少,结算金额增长缓慢,原因之一是外界仍普遍存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导致外商不情愿以人民币结算。
此外,也有商家指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暂时无法开出核销单,企业没有核销单,就无法办理出口退税,也打击使用情况。
梁耀文表示,下一步会争取扩大试点城市的范围、增加试点企业的数目,力争早日在全广东省所有企业中,广泛开展贸易人民币结算。
香港与内地五个城市包括上海、深圳、广州、珠海及东莞,在上月8日启动人民币结算的试点业务。内地、香港银行界表现雀跃,争相参与首批交易,但其后交易寥寥可数,不少企业更是在7月8日进行首宗结算交易后,再无进行新的人民币结算交易。
内地媒体统计,除了业务启动首日外,东莞6家试点银行中,只有中行东莞分行新增1宗交易,该行负责人称,服务的企业为同一家公司,涉及汇款至香港,但金额很少。而在业务启动首日,6家试点银行共完成6宗交易,共导出106亿元人民币,导入14万元人民币。东莞拥有大量的外资企业,与港澳经贸关系密切,原被视为业务量会较多的城市。
人民币贸易结算未能更广泛使用,原因之一是实施细则有待完善。以首批参与该业务的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为例,该公司除了首日参与人民币结算,涉及693万元人民币外,至今一个多月都没有第2宗交易,该公司负责人称,虽然人民币结算同样享有退税优惠,但由于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暂时无法开出核销单,企业没有核销单,就无法办理出口退税。
此外,外商持有的人民币规模不大,也限制人民币结算业务的规模。目前,该业务仅限于港澳与东盟地区,但广东省主要的出口市场是欧美及日本。
中小企业联合会主席刘达邦认为,试点企业的透明度也有待改善。内地迄今没有公布内地试点企业的名单,在透明度不高之下,香港公司难以参与人民币贸易结算,加上目前只有少量内地企业可作为试点企业,以内地香港贸易较频繁的东莞为例,他估计试点企业就只有数十家,相信绝大部分均为内地企业,但东莞的港资企业就占四、五千家。
刘达邦认为下阶段可以将试点企业扩展至外资如港资的企业,并扩展至规模较小的中型企业,因香港中小企业的内地贸易伙伴规模均较小,通常未能跻身试点企业。
(长江网)(E05)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