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外贸 > 进出口信息 > 正文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顺利启动 为企业创造更多便利
2009-07-31
分享至:

     本月初,中国人民银行分别公布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随后,中行、工行、建行、交行、招行等陆续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这标志着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地位已经从计价货币提升至结算货币,标志着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进入实质运作阶段。为了向读者朋友介绍这一业务的进展及其影响,金融周刊特别组织了本期报道,敬请关注。

    中行:试点地区业务进展顺利


     中行雅加达分行公司业务部正在处理中国–印尼跨境贸易人民币信用证业务。  本报记者赵晓强供图

     7月6日上午,由上海市政府主办、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承办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启动仪式”在上海四季酒店隆重举行。在启动仪式上,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顺利收到中银香港汇来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款项,收款企业为上海电气集团下属的上海电气国际经济贸易有限公司,由这家公司在香港的商业伙伴汇出。上海市市长韩正、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等领导以及中行行长李礼辉共同见证了该笔业务的全过程。随后,中行一系列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顺利开展。

     在中行陆续开展内地与港澳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同时,中行在印尼也开展了这一业务。中行雅加达分行向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先后发出总额达1364万元人民币的进口信用证,这笔信用证将用于印尼国家电力公司电站建设项目的机电设备进口。

     截至7月15日,中国银行各试点分行(未包括中银香港)共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18笔,金额约3800万元人民币;与31家境外参加行签署《跨境贸易人民币清算协议书》,既包括企业人民币结算需求较多的我国港澳地区和东盟地区的海外代理行,也包括目前我国“走出去”企业需求最为集中的国家和区域的部分中行海外分支机构。

     李礼辉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启动仪式上表示,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顺应国内外市场和企业对人民币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的需求,有利于促进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发展;也有利于上海市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有利于企业选择合适的结算方式,规避汇率风险,简化跨境贸易手续,降低交易成本;也有利于银行拓展业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巩固与企业的业务合作。

     中行雅加达分行总经理张雷表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在印尼启动,顺应了当地市场对人民币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的需求,在印尼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行公司金融部国际结算总监程军介绍,中行在东盟十国中的六个国家拥有自己的分支机构,在我国港澳地区和东盟地区还有广泛的代理行合作关系,已经同31家境外参加行签署《跨境贸易人民币清算协议书》,中国银行在贸易金融领域的产品、技术、渠道、品牌等多方面的优势为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外贸企业有多方面的好处:规避汇率风险,锁定财务成本,提升预期收益;减少兑换损失,降低选择人民币融资产品时的衍生费用;相比于可兑换货币结算,可简化手续,提高效率;有利于开拓海外市场,提升整体竞争能力等。

     程军以中行雅加达分行为印尼某企业叙做的金额达1364万元人民币的进口信用证业务为例,向记者介绍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如何有益于企业的。该信用证用于印尼国家电力公司电站建设项目的机电设备进口,受益人为中行上海分行某客户。该客户为出口方,是国家“走出去”战略的重点企业,在对外承包工程、技术输出、劳务输出的过程中面临着项目工期长、资金回收期长的风险,更易受到汇率波动的风险。

     如果该出口企业以美元定价并结算,合同签订金额为200万美元,当日牌价为6.82,折合人民币1364万元,而如果未来美元汇率出现了波动,到企业收款日牌价变为6.70,则该企业同样收到2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只有1340万元,利润缩水24万元。因此,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推出为此类“走出去”企业有效消除了对汇率风险的担忧,为外向型企业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目前中资银行纷纷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业务的开展,对中国银行业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一是有助于银行拓展服务领域,促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二是有助于银行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增加整体业务收益。通过开展此项业务银行可以获得中间业务手续费收入、相关贸易融资收入,提供资金清算的收入,为境外参加行提供人民币购售业务时还会带来新的结售汇收入等等。三是有助于银行拓展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并进一步提升整体的品牌形象,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企业在跨境贸易中选择人民币结算是政策引导下市场自发选择的结果,无论是业务开展的规模、银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企业使用是否便利、市场监管的具体要求等多方面因素都会对其未来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为促进这一业务的健康发展,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等监管部门就这一业务陆续出台了相关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比如试点地区限制在我国港澳地区和东盟地区;试点企业名单还在陆续公布中,预计初期在350家–400家左右;对银行购售汇额度、拆借和融资额度都有一定限制;要求银行进行贸易真实性审核等等。随着试点工作的逐步推进,监管部门会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保障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

     程军介绍,除我国港澳地区和东盟地区以外,目前许多欧洲、美洲、非洲的客户也在积极关注和咨询相关业务的开展情况,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表示了极大的兴趣。2008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超过2.56万亿美元。因此,他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广阔前景充满希望。

     金融观察 为企业创造更多便利

     上海和广东4城市的进出口企业在对外贸易结算中有了一种新的选择:用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结算。利用这一方式,企业将在锁定收入、降低成本方面赢得更多机遇。

     在上述地方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应该说是水到渠成之举。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美元、欧元等主要国际结算货币汇率大幅波动,我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在使用第三国货币进行贸易结算时面临较大的汇率波动风险。同时,随着内地与港澳地区以及我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投资和人员往来关系迅速发展,以人民币作为支付手段的呼声越来越高。

     为顺应国内外市场和企业的要求,保持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正常发展、为企业提供更多便利,国务院于2009年4月8日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东莞4城市先行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境外地域范围暂定为我国港澳地区和东盟国家。经过各方精心准备,首笔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日前已经在上海启动。

     应当看到,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客观的经济基础。

     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大都采用主要的国际货币进行结算。在与美、欧等主要贸易伙伴以外的国家和地区进行的货物贸易中,超过90%的结算采用第三方货币。这就意味着,对贸易双方来说,存在着各自本币兑换为第三方货币再进行结算的二次兑换成本。有的企业在签订合同时还能看到很大盈利空间,但到合同执行完成,由于汇率的变化,很可能原有的盈利成为泡影,甚至会出现较大亏损。

     所以,在当前国际主流结算货币汇率波动幅度加大的情况下,允许我国企业以汇率相对稳定的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结算,不仅有利于企业规避汇率风险,也有利于贸易双方锁定并明晰交易成本,降低因采用第三方货币结算而带来的二次汇兑成本,从而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促进我国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发展。

     企业多了一种结算方式的选择权后,可以在与国外企业签订合同时协商最终是用外汇结算还是用人民币结算。由于人民币是境内企业的本币,合同计价和企业运营的主要货币一致,因此企业在合同签订前就能够切实了解交易的成本和收入,从而提高贸易决策的有效性,防范汇率风险。

     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贸易环境,是我国金融业肩负的一项重任。近年来,经过金融机构的不懈努力,人民币支付结算环境不断改善,金融体系结算效率不断提高,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这次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设计的制度安排也遵循了人民币经常账户可兑换的原则,并体现了本币结算的便利性安排,例如人民币贸易结算不再纳入外汇核销管理;结算中产生的人民币负债只做外债登记,不纳入外债管理。这一切,都是从有利于企业开展对外贸易角度出发所做出的制度安排。

     实际上,世界上一些国家也在推行用各自货币进行双边贸易结算。据了解,巴西和阿根廷自2008年9月就建立了双边贸易本币结算系统,允许两国间贸易中使用当地货币。据测算,该系统实施后,两国双边贸易成本下降2%至5%,通过该系统进行结算的贸易量逐渐增加。

     如何为企业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对于商业银行来讲也是一个挑战,因为很多业务都是全新的,如跟单信用证、跟单托收、汇款、预收预付等各类结算产品。种种迹象表明,商业银行对这一全新的业务给予了高度重视,试点工作起步顺利。当然,要做好这项工作,商业银行还要脚踏实地,在相应岗位上配备熟悉国际结算规则的高素质人才,建立覆盖面广的跨境结算网络,使银行的结算服务跟上企业的市场拓展步伐,满足企业的跨境结算需求,帮助企业以最短的结算路径、最快的结算速度和成本最低的结算方式完成贸易结算。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启动以来,上海和广东4城市的进出口企业积极响应,目前申请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企业已有400家,其中,上海、深圳各100家,其他3个城市共有200家。相信随着这一工作的逐步完善,参与其中的企业必将有更大收获,而更多企业也会不断加入这一行列。这些企业用自己的实践不仅推动了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而且也在为我国建立更加完善的国际金融体系付出了努力。
 

(经济日报)(E05)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sy.jpg
将纺织强国建设推向新
sy.jpg
央视《开讲啦》邀请徐
2.jpg
“礼赞新中国 奋进新
360.jpg
【专题】发展新质生产
sy.jpg
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深
sy.png
2024中国纺织品服装贸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