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宝林教授(右二)与天津工业大学学生探讨技术设备应用。 3.5+0.5模式,是天津工业大学在基于理论联系实际、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部属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指导下所形成的教学管理组成部分,本着“一定要让学生走出象牙塔,与社会真正接触”的理念,学校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能够适应当前企业需要的人才。 3.5+0.5模式也是国内众多高校采用的教育教学手段,但是,从近几年学生的反映和企业的反馈来看,效果依然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针对这一问题,天津工业大学提出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课外实践体系”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据悉,该课题还荣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一等奖。 让学生成为知识与技能的主人 如何发挥学生最大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一个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化被动为主动才是构建实践体系的意义之所在。 作为一所以纺织产业为根基的综合型大学,学校领导深知要在全国众多兄弟院校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加强优势专业的建设,无论是人才引进还是硬件条件升级换代都必须紧密结合市场需求、紧跟市场形势。但在众多教职员工眼里这些还远远不够,他们认为人才和先进设备还不足以让学生成为知识与技能的主人,如何发挥学生最大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一个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化被动为主动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基于上述背景,“天津工业大学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课外实践体系”应运而生。该体系在各项体制机制的保障下,有力地提升了大学2万余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作为这套体系创建者之一的武宝林教授在接受采访时特别强调,为了杜绝学生在实习期间浅尝辄止,甚至弄虚作假,他们要求每个学生在大学生活的初级阶段就要为自己的实习进行规划,然后由老师进行一一审核,最后和学生进行访谈并给予指正。在这个基础上,学校向每一名学生明确指出实践优秀者将有可能获得不同层级的奖学金,从而给学生以物质鼓励。武教授还补充说:“学校对学生的实习数目没有限制,学生可根据自身的能力安排一个或多个实习,当然实习机会越多,获得奖学金的几率越高,所获学分也就越高。” 构建机制 保障体系可持续性 “实践体系”从约束、激励、保障、信息化管理四方面为其可持续性提供了有力的机制保障。 随后,武宝林教授从机制保障、活动平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 学分和学生实践挂钩、学生在实习单位的表现和获奖情况将视为学生在学分获取上的重要参考,从而形成约束机制;奖学金的设立不光针对学生,也针对教职员工,实习生获得学校或者企业提供的奖学金的同时,教师也可根据学生获奖情况按比例提取,这样一来不但对学生是一种鼓励,同时也人性化地考虑到教师的感受,激发双方的积极性。 在保障机制方面,天津工业大学制订“人事代理制人员管理办法”,实行人事代理,面向校外招聘专职实践指导教师,保证教学、实践两不误,双管齐下,事半功倍。人员的增加势必意味着成本的提升,一方面学校通过媒体或以个人的形式向当地政府寻求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依靠大学每年输送至各大纺织企业的优秀人才不断增长这一背景,积极寻求企业援助,保证每年奖学金和教职员工工资落实到位,使学生和教职员工打消资金不足方面的忧虑;最后,为了保证“实践体系”有源可查、有据可依,学校自主研发的“学生实践登记系统” 从一开始便杜绝了管理无序的局面。目前,这套系统已经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并运用于日常的教学统计工作中。 为学生与企业接洽筑桥 天津工业大学已经在100余个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践基地;成立工程训练中心,在各学院建设23个学生创新实验室,加强校内实践基地建设;同时建立了20个校内实验室以便学生进行具体操作。 “最棘手的问题是学生毕竟占大多数,而可供学生实习的企业,尤其是纺织类企业又太少,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发动广大教职员工积极向社会寻求帮助。”天津工业大学实验教学管理科科长王文涛向记者介绍说:“纺织实习企业并不局限在天津,依托我们学校纺织专业的优势,广撒网、拓思路,积极将学校的触角伸向东南沿海地区,把我们的学生推到一线去,让他们通过实习了解最新设备、最新理念、了解纺织企业运作模式。”据悉,自“实践体系”施行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向学生抛出橄榄枝,在接收该校毕业生的同时,主动要求成为学校的实习基地。 除此之外,天津工业大学还通过“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组织学术讲座、鼓励学生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等形式开展科技创新活动。通过大规模组织学科竞赛,保证学生四年内参加一次以上校内竞赛,并在校内竞赛上培优拔优,组队参加省部、国家级竞赛,获奖人次逾千。并设立专项经费,以创业大赛等形式开展创业实践,如今,学生获得省部级以上创业大赛奖励就达20项。 后记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最感兴趣的问题是如何将这套研究成果落到实处。理由很简单,目前国内很多大学的实践课程形同虚设,实习与否只凭一张“单位实习证明”作准,不少学生通过各种手段弄虚作假,更有甚者随便刻个章一盖、一交了事,完全扭曲了实习的真正意义。为此,天津工业大学有较强针对性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应该说,中国教育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已经不是一个秘密,像天津工业大学这样能够认识到不足,并提出改正意见的大有人在,这也让我们看到中国纺织教育人正做出的努力,尽管体系内可能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开拓进取的脚步始终没有停滞过。 (纺织服装周刊 实习记者 姚东) (E01)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