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天津各大商场又到了促销的旺季,打折销售依然是商家掘金的不二法门。但记者在不少商场看到,“建议零售价”与实际售价之间相差悬殊,一双标签注明“建议零售价”899元的女士皮靴,标签价格为599元,但实际399元就能买走;一件“建议零售价”799元的羊毛上衣,实际成交价格也不过300元。不少消费者表示疑问:“建议零售价”能不能当真?
记者就什么是“建议零售价”咨询了一些商家,发现“建议零售价”并不是国家强制要求,而是商品生产企业与商品代理销售之间为规范商品价格而采取的一种措施。原来,从商品生产企业获得了产品销售许可后,一些代理商往往为赚取高额收益擅自抬高商品零售价格,引发商品滞销、串货等现象。因此,生产企业为维护品牌形象,规范代理商销售,也为消费者提供购物参考价格,才提出了所谓“建议零售价”。
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原本为了规范商家行为的“建议零售价”,却反被商家利用,成了忽悠消费者的工具。记者在滨江道上一家名品折扣店的宣传标语上看到“清仓打折2折起”,但记者步入店内挑选衣服时却发现,所谓“2折”是在“建议零售价”的基础上打折。一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按我的理解,‘建议零售价’就是最高价。”
记者在天津津汇广场、乐宾百货、中原百货等大型商场看到,鞋、帽、衣服等商品除了生产企业标注的“建议零售价”外,各个专柜上都有物价局监制的标签价。据工作人员介绍:“实际上,我们自己不能随便在商品上标注价格。”上述标签价是经过市物价部门监督审核,同时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标价,使用规范的标价签、价目表逐项填写的。但记者在滨江道部分中小卖场推出的“满199元减100元”“最低3折起”等活动中发现,大多数商家都是按照“建议零售价”来计算折扣后售价。
(渤海早报)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