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服装 > 国内服装 > 正文 
 
  本土原创设计时代到来
2013-11-07
分享至:

  马晨曲

  当时装周不再像一干大众成衣品牌的订货会的时候,时装周终于对得起“时装”这个词儿了……

  上海时装周经过10年的发展,已经开始慢慢演化成原创设计品牌的舞台。2014春夏上海时装周的秀场,不论服装本身的设计感还是服装秀的整体创意,都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最近听到关于今年上海时装周的评论与往年有极大的反差,正面的评价大大多于负面的评价。我相信如此的评价不是来自于观众出于面子上对于设计师的勉励,而是客观原因是服装本身带给所有看秀者的美好观感。中国时装的设计师已经慢慢成熟起来,渐渐有了自己的鲜明设计风格。一位日本时尚研究的学者说,日本的时装设计师在上世纪70年代成就于巴黎,但是近些年却很少再有成名的设计师。而中国不同,现在有很多中国的年轻设计师求学于欧美,他们学成之后或在一些顶级品牌担任设计工作,或创立自己的品牌,随着时间的进程他们将会在近些年慢慢成熟起来。相信随着新一代时装设计师的成长、设计水平的进步,中国在全球时尚界会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因此中国的时装周可以成为在全世界时尚界上有影响力的活动,成为中国时装设计师成长的摇篮。

  2014年春夏的上海时装周以武学伟、武学凯兄弟的一场名为“和合”的秀开始。用一句话来总结这场秀——概念好、表现好、面料最好。开场的一段气功表演,意味着“和合”的概念来自于中国传统的思想与文化中太极八卦矛盾统一的思想。以中国传统的明清家具、民间剪纸、中国绘画等为灵感,从中提取了各种元素,运用了各种表现手法进行时尚演绎,结合现代技术对面料进行特殊的肌理处理,诠释了中国传统元素和现代时尚感的矛盾统一。这场秀让人津津乐道的除了“和合”的概念外,还有各种极富创意的新奇面料,有雪纺面料的浮雕处理,皮革的镂空雕花处理,布上立体绣的处理……

  现代的时装早已不是设计师的天下,那个设计师凌驾于大众之上的时代早已在上世纪80年代随着高级时装的没落而消逝,设计师再也无法决定大众的审美和穿着。当下是时装设计师为大众服务的时代,如何为一个特定的群体或是特定的一类生活方式相同的人设计适合他们在各种场合的穿着,才是当今设计的趋势。这一季Decoster的秀场起用了不同年龄的素人模特,虽然用素人模特走秀不是新鲜事儿,但这些模特看起来有着共同的生活方式——自由、闲适,追求舒服而回归自然本真。所以不论年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的一致是Decoster的时装想要传达给大众的信息。

  也许只有QIUHAO还在坚持着建筑设计般的服装结构,这是他的风格,大抵与他曾经是建筑专业的学生有关。这种风格在前几年很流行,但是现在几乎在各大秀场上都不太能够见到了,这可能与时尚走到流行周期的“简约期”有关。QIUHAO发布的作品设计视觉效果令人甚为震撼,极夸张的造型以及厚重的面料带来的强大体积感极大地冲击着人们的视觉神经。

  除了一些已经成名的设计师外,上海时装周也为一些初出茅庐的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中法埃菲时装设计师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瑞典纺织学院(布罗斯大学)、东华莱佛士设计学院,这些时装学院的发布不论从设计作品的完成度还是从整体的系列感上都体现出较高的水平,表现出极为成熟的设计思想。其中中法埃菲时装设计师学院的学生表现尤为突出,在面料的创造、款式细节的设计以及配饰的设计与搭配上,都让人惊叹后生可畏。

  这一季上海时装周上发布的设计师作品体现出当下服装设计的一个大趋势,即面料时代的到来。对面料进行创新设计,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当20世纪后半叶廓型已经被创造殆尽,过多的结构设计已经略显过时的时候,面料的设计成为时尚的主导。面料从质地到色彩到肌理的丰富处理,给时装带来了无限的可能。在当下只要拥有一块独一无二的面料,充斥着创意的设计便成功了大半。面料丰富的肌理效果,使得即便是搭配最为简单的款式,都可以使服装显得特别而富有创意。众多的品牌在面料上大做文章,有的品牌在面料印花上大做文章,有的则对面料本身的肌理进行二次创造,有的选择一些非常规面料进行创造,使用的手法各不相同,效果也各有各的好。

  除了场内的时装秀令人耳目一新外,场外的超人秀也是分外出彩。大家各显神通,只为射杀更多的菲林。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即当今中国的时尚已经不再是属于专业范围小圈子的事情,而成为大众展现个性、谋求社会关注度的一个绝佳舞台。

  秀场上设计师的不俗表现让人欣喜,不知大家有没有同样的感受,当中国本土的设计越来越好之后,消费者便不再迷恋于那些所谓奢侈品滥大街的昂贵产品,更多的人想去拥有一些品质优良而且设计独特的本土时尚。当这样的梦想成真之时,业界内外呼喊多年的本土时尚也便真正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作者系东华大学在读博士生)(服装时报)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360.jpg
【专题】连续8年创历
360.jpg
2025中国纺织服装数字
sy.jpg
中国首届棉服AI设计大
sy.jpg
京津冀纺企齐聚高阳供
sy.png
光荣属于劳动者 CTEI
00.png
要打破生产方式的路径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