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服装 > 国内服装 > 正文 
 
  探访贵州的南京遗族:600年乡音未改服饰依旧
2017-08-07
分享至:

 

学生与卖手工的阿婆交流。

 

  600年前的“老南京”到底是怎样的模样?见面还会用“啊吃过啦”打招呼吗?近日,带着这样的疑问,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赶赴1600公里外的贵州省安顺天龙屯堡,探寻了600年前因军队驻扎屯田而远迁黔中南的南京遗族。在遥远的贵州听着熟悉的南京口音“实在太摆了”,无疑有一种神奇的亲切感。

 

  他们至今乡音未改服饰依旧 

  屯堡人怎么会和南京人有联系的?为什么600多年前明朝南京的文化,会在屯堡完好保留?原来,天龙屯堡最初是在明洪武年间由朱元璋派遣大军远征云南后驻兵屯田所形成的军事堡垒。后朱元璋特迁军队家属前去居住,故屯堡人多为江南大姓。清康熙年间,云贵总督范承勋奉旨实行“改土归流”后,屯堡人由军户转变为普通百姓。

  600年过去了,屯堡民居的建筑、服饰以及娱乐方式等依然沿袭着明代的文化习俗,女子衣衫滚着边,喜欢穿白色袜子,大多穿着草鞋。团队成员告诉记者,屯堡妇女的服饰,是民风民俗考古考察和游览观光的活化石,是活着的历史。

  屯堡人的口音也是相当的“老南京”。南财学生团队中的南京人,可以和屯堡人用南京话无障碍交流。“我们南京人说‘乖乖隆地咚’‘在那块儿啊’,屯堡人也是这么说的。”团队中的南京学生小张表示,屯堡熟悉的乡音、共同的语言似乎让彼此的距离更近。

 

  在屯堡他们仍“叶茂思根” 

  学生们采访了一位身着明时服饰、在故居门前摆着小摊卖手工纪念品的阿婆。问起屯堡的风俗人情,阿婆表示,每年屯堡人都会举办庙会,有人舞龙舞狮,彩队游街,用来祭祀祖先神灵。最早的庙会为屯堡人市集所用,后来逐渐变为屯堡的一件盛事。这与南京的泰山庙庙会与天妃宫妈祖庙会不谋而合。“我们希望有更多南京人来我们屯堡,和我们聊聊老家的事。”阿婆说。

  团队成员还在阿婆的指引下发现“叶茂思根”碑。据当地居民介绍,该碑为2002年发起的南京寻根活动所立。石碑背靠一株百年老樟树,其下埋有活动时从南京朱元璋墓前带来的一抔土,碑上刻有四字“叶茂思根”以表现屯堡人不忘故土,追根溯源的精神。同时居民强调屯堡人定居安顺后,为不忘故土,建土地庙后,在其前方挖了一口水井,以示背井离乡之意。

 

  (来源:扬子晚报)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0412.jpg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
sy.jpg
趣看文物|“纹”见少
sy.jpg
华夏衣冠,跨越千年!
sy1.jpg
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
sy.jpg
“数”说纺织:2023年
图区.jpg
CTEI祝纺织同仁新春快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