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本网专区 > 正文 
 
  王远鸿: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解读
2018-01-21
分享至:

 

  CTEI网讯 2018年1月21日,中纺圆桌论坛第十三届年会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推进新时代纺织工业高质量发展。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王远鸿作《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解读》报告,以下为演讲主要内容: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一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些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新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大家注意,这里是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并没有说进入高质量发展,这个字义上是有差异的。目前正在转,但是还没有转到这个阶段,希望大家理解,这是政府努力的目标确定了。

  下一阶段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发展新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谋划经济工作的根本指针。一个是目标,这是很高的整体国家战略的基本定位。

  下面谈一谈如何转向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个方面有三点:

  第一点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持续发展。经过这么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现在中国经济已经处在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阶段,一个是劳动力的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特别是粗放发展方式,这些东西都是很难以为继的。经济循环不畅问题,这是特别强调的。

  中国在内部发展的时候,内部经济循环不畅问题非常明显,特别是对内开放的程度,有时候低于对外开放,这对于我们经济下游持续健康发展带来特别大的挑战。金融危机以后,到了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或者发展中国家他们对新技术、新变革的高度重视,对中国中低端产业带来非常大的挑战,特别是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人民的需要跟以前不一样。为了实现新格局的变化,人民的需要必须要形成新的中高端的供给。

  新常态强调两个双中高,一个是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这是关于速度方面。第二是关于经济结构,从过去的中低端迈向中高端。新的高质量发展落在这个基础上做内含外延的延伸。

  第二点是为什么转向高质量发展。前面几位专家都提到了,要面对中国社会进入新阶段以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2015年之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实际上是把经济发展重视速度转移到重视质量。如果要理解社会矛盾主要的转化,关键在于理解什么叫不平衡、不充分。

  从宏观上怎么理解不平衡?从国家的层面怎么理解不平衡和不充分?不平衡主要是社会体系结构,主要是比例关系,包容性和持续性不够,制约了社会生产力的全面提升。不充分是总量和水平还不够,发展不足,潜力没有释放出来,就是发展的短板问题。特别是中国的人均水平,跟世界的先进国家还有特别大的差距。

  清华大学的胡鞍钢先生做出一个判断,中国在总体上超过美国了。如果这个结论大家都认同的话,可能对我们的很多方面会造成一定的误判。我们不说是跟美国,跟发达国家在诸多领域存在诸多差距,就是我们的距离很大。

  不平衡的主要表现,是判断当前中国经济国情非常重要的。第一大表现,是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来,实体经济跟虚拟经济的不平衡。现在金融占整个GDP的比重比较高,超过了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和英国。我们占比在2016年达到了8.4%。不仅是这样,大量的资金在金融系统内部循环,“脱实向虚”,不仅内部循环,把实体经济很多东西吸纳到虚拟金融去,造成经济这两年,实体经济回报率很低,大家都是玩虚的。这一块对中国经济持续长期健康发展是有阻碍的。

  第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地区差距或者为什么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解决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日益扩大的差距。

  接下来是收入分配不平衡,这一点就不讲了,主要是经济协调。

  下面是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看病难、看病贵等,老百姓很关心。

  然后是经济与生态发展不平衡。纺织工业可能对生态的正向和负向的环境与生态会出贡献。

  不充分主要是市场竞争,国家做出了很多工作,包括去产能。

  第二最突出的是投资效率,现在地方政府为什么发那么多债,说明政府通过投资的建设,把中国这两年的基本设施水平提高很快,但效率确实越来越低。这一块也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第三是潜力,从总量上中国跻身世界第二,加上人口的分母之后大大缩小。中国跻身到世界第一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如果把六个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解决好,中国真正在结构上得到优化的话,就会跻身全球一流的国家。这是从宏观上讲的。

  第四个方面是有效供给,一方面老百姓的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也有很多的新产品、新服务,纺织行业的技术水平很高的,中国的应用水平还是很高的,但是原创特别是能够引领消费潮流的、满足居民个性化、多样化、服务化的需求,这种很少。

  第五是动力转换不充分,从这一届政府以来,我们一直推新动能转换。新常态三期叠加以后,最后一条都是动力转换。新的东西在不断涌现,新旧的融合在不断加快,但是整合规模贡献还是相对有限。国家统计局测算的新动能,在贡献上是30%左右,也就是说至少有60%靠老动能。如何让新动能激发老动能,这是需要考虑的。

  完成这些东西的改变,就是我们的制度创新,这一点也是不充分的。要把制度的创新,真正落实下去。

  通过国际比较,中国迈出中等收入陷阱或者真正迈向发达国家要做什么,要做很多的研究。在全球130多个国家当中,就有13个从中高速成功迈向高速行列,我国正处在转型期间。

  如何理解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大家讲了很多,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看。

  第一从发展的战略目标看,高质量的发展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还有一点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发展。这在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的会议中,特别提到了现代化的经济体系,现代化的经济体系是覆盖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更大的概念。中国要真正建设现代化强国,首先必须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要满足现代化的经济体系,从七个方面。

  第二方面从发展理念来说,在十三五的时候,五大发展理念,对高质量发展都有具体的解读,创新是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协调就是不平衡问题,要让不平衡变成平衡变成内生的动力,而不是通过政府不断推动,推一点解决一点,那这个东西就不行的。绿色成为普遍形态,所有的发展应该是绿色、低碳的,而不是先污染后治理的。开放成为必由之路,构建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那是更高层次的。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阳光照到所有原来照不到的角落,经济发展普慧到每一个公民。

  从发展机制来看,高质量发展是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与增长动力转换有成效的发展。从发展成效看,高质量发展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发展,是效率提升、比例协调、效益优先的发展,也是供给体系和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实现供给动态平衡的发展,更是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的发展。当然这是非常理想的。

  将高质量发展作为根本要求,意味着一定程度上淡化对经济增长速度和数量的追求,更看重效率和效益的提升,更看重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的协同发展,更关注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际上在短期内,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怎么提升这个工作量是很大的。

  经济保持稳定的增长一定是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前提,中国从速度效益转向质量效益的过渡阶段,必须围绕稳定的经济增长,没有稳增长,那调结构、惠民生是很难做的。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很难获得。

  如何理解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来具体应该怎么做。从产业体制上看,生产组织方式网络化智能化、创新力、需求捕捉力、品牌影响力、核心竞争力强,产品和服务质量高。这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改革实现产业的提升,如果能达到这个目标,那就会接近现代化的产业体系。

  第二从需求端看,不断满足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需求,需求引领供给,供给催生新的需求。

  第三是最近强调的,国家发改委第二个重大的课题,就是如何不断提高劳动、资本、土地、资源、环境效率,不断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又回到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三大重点“科技、时尚、绿色”。

  原来邓小平先生提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在把我们的创新放到第一支柱水平,创新比科技更大的概念。但创新下面核心的东西,实际上还是科技。怎么提高到劳动、资本、土地、资源,要素,这是非常大的一个议题。如果把这篇文章做好,应该说对高质量发展是很重要的支撑和抓手。

  第四就是从回报来说,2017年经济效益有所改善,特别是工业企业全面提升,初级产品的贡献率有更加明显的感觉。高质量发展就是投资要有回报,从经济角度来说,企业有利润,员工要有收入,政府要有税收,特别是最后一点,能够充分反映各自按照市场评价来贡献。如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这些东西就不能按照市场的评价做出贡献区分。

  第五就是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循环流通,国民经济的重大比例关系和空间布局比较合理,经济发展比较平稳,经济增长速度不能大起大落,这是经济发展必然的要求,要保持稳增长。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第四大问题是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第一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的一环,那么现代化体系的建设又是高质量发展重要前提,两个项目相结合。另外一个是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第二点就是坚持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三个变革实际上是我们决定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的三大变革。

  怎么办具体落实在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未来一段时间我们要建设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大家来看是四个方面,第一是实体最重要,第二是创新,第三是现代金融,以及制度保障。制度保障是十九大提出的三个新的有效,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建立这样一个体制,是我们重要的保证。为了完成这个,我们必须要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展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要跨越两大关口,跨越非常规的我国经济发展现阶段特有的关口,还有跨越常规性的长期性关口,要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特别是要净化市场环境,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增强国家治理能力。如果干活的人和管理的人都不行,那高质量发展就体现不出来。

  高质量发展如果从供给端来看就是提高商品服务供给,更好满足日益提升、日益丰富的需求,跟上居民消费升级步伐。促进高质量的需求,释放被抑制的需求,哪些需求被抑制大家要看到,我们讲过去不平衡、不充分的时候有好多需求,释放被抑制的需求,进而带动供给端升级,促进供需在更高水平实现平衡。

  实现高质量的配置,发挥市场在市场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2018年要开始做的,为了鼓励民间投资其他企业,产权制度跟知识产权的保护这两个制度。另外就是理顺价格机制,打破资源由低效部门向高效部门配置的障碍,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高质量的发展注重投入产出,就是要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扭转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逐年下降的态势,在人口红利逐步消退的同时,进一步发挥人力资本红利,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土地、矿产、能源资源的集约利用程度,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最终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推动经济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

  分配问题就更多了,中国的分配问题首先是几个城市,精准脱贫。因为在2020年,我们注重成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现在还有三千多万平困人口没有脱贫,这三千多万都是生活在这一贫困的地区不好解决的问题,把这块解放出来。第二就是中低端人口包括前段时间北京驱赶的这些人口,他们到哪去是很大的问题。还有城市的中低产或者中产阶级,他们业面临收入问题,获得有尊严、有体面的生活的问题,要把黑色的贪污腐败分子抓起来,把他们的收入给社会做出更多贡献,这一块要解决好,完成高质量的发展,比分配发展还要活。

  最后是高质量的循环,畅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渠道,特别是要解决房地产的问题,解决经济当中存在的突出失衡问题。如何让市场发挥基础资源配置作用,在2018年要解决这方面的供给侧改革。

  谢谢大家!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0412.jpg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
sy.jpg
趣看文物|“纹”见少
sy.jpg
华夏衣冠,跨越千年!
sy1.jpg
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
sy.jpg
“数”说纺织:2023年
图区.jpg
CTEI祝纺织同仁新春快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