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植时尚新素养 缔造产业新格局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 孙瑞哲 2020年10月15日,中国服装大会
中国服装大会走过的十年,见证了中国服装产业的创新与发展。在此,我谨代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怀揣时尚之梦,踔厉奋发、砥砺前行的各位同仁致以崇高的敬意! 一部服饰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史,“因人而变、缘人而居、以人为本”,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是中国服装产业初心不改的光荣使命。中国服装产业的时尚,是“时间”与“风尚”的价值叠合,唯有耐得住时间的洗练与考验,突破经验之框框,打开思维升级之窗门,才能不断赢得消费市场的青睐与崇敬,成就“有风格、有风情、有风骨”的中国时尚。 本届中国服装大会的主题是“引领变革,创造未来”,探讨在后疫情时期把握产业发展脉搏,展望全新价值方向,向“时尚强国”的目标坚实迈进。借本次服装大会召开之际,从新变局、新素养、新未来几个维度,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新变局:顺应变革,危可转机 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是新挑战,也是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新变局下,产业经济的新周期开启、新势能加速积蓄、发展风险依然存在——能否鉴机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对中国服装产业而言意义重大。 1、新冠疫情加速产业经济开启新周期 疫情之下,现实的不确定性与高度复杂性,使得世界百年变局的特征更加明显。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断裂,贸易、资金、服务和信息等流动严重受阻,将对后疫情时代的世界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显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将收缩4%以上,全球产出将减少超过6万亿美元,全球贸易将减少约五分之一,外国直接投资可能下降40%。发达国家产出降幅最大,部分国家今年将出现两位数下降。而发展中国家将有9000万至1.2亿人陷入极端贫困,近3亿人面临粮食安全问题。 与之相对的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正如联合国贸发会议全球化和发展战略司司长柯睿智所言,中国是少数几个预计不会出现收缩的经济体。 作为一个有韧性的产业,中国服装产业通过快速调整和积极转型,从而适度化解了外部冲击造成的负面影响。1-8月,限额以上单位服装类商品零售额、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类商品零售额降幅逐月收窄;我国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降幅逐月收窄,8月单月服装出口恢复正增长,同比增长3.23%。 中国服装产业的韧性得益于完备产业体系和强大配套能力的支撑,数字经济等新动能、新业态的快速成长,故而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协同发力,表现出强大的供给能力、适应能力和修复能力。 2、地缘政治矛盾加剧产业系统性风险 一方面,单边主义、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极端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等日渐盛行,地缘政治摩擦与矛盾,迫使我们面对一个混沌、不确定、复杂的世界。美国通过提高关税、限制工业软件授权、强化投融资审查、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等方式,强化对中国的战略遏制。纺织服装企业也开始位列美国对中国技术封锁的实体名单其中。 另一方面,全球供应链的打破、洗牌与重构也变得更为显著。联合国贸发会议近日发布《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指出,受疫情影响,今明两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将大幅下降30%至40%。这意味着,中国深度嵌入的全球价值链供应链将可能出现断链、变链与重构,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有着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和产业链、拥有庞大优秀的产业工人与完备产业集群的中国制造必须寻找新的需求,我们将无法回避产业在今后可能产生的裂变、重组与演化。 “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致。”挑战之下,我们必须动态制定对策、理性布局,以系统思维聚焦整个供应链的高效畅通与优化提升,为平稳和谐公平的竞争环境争取有利条件,为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完成深层次的底层架构。 3、数字技术积蓄产业经济新势能 数字经济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是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和促进实体经济振兴、加速转型升级的新动能。作为构建服装产业时尚强国的“新基建”,通过引领服装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加速形成“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服装产业新形态,积蓄产业经济发展新势能。 首先,数字经济赋能中国服装产业,将深度改变生产方式。依托服装智能制造信息化平台,将促进从单一、固定的有限供给向多样化、精细化、定制化的有效供给加速迈进,推动服装行业实现从大规模制造到大规模定制、从以制造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升级。 其次,数字经济赋能中国服装产业,将深度改变消费关系。利用智能追踪技术和数字化营销,实现实时和按照地理位置追踪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黏度将变得“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无所不联”。 最后,数字经济赋能中国服装产业,将深度改变供应链属性。通过引入区块链溯源技术,一键实现对商品的追踪溯源,提升供应链的高效协同,改变供应链的不对称性与延滞性,消除消费者的不信任感,构建诚信供应链和透明消费链。
二、新素养:优势重构与深度协同 1、大数据:炼好新时代的“新原油” 随着云计算、5G等技术兴起,以移动化、社交化为特征的管理模式随之而起,一个全新的大数据应用时代正在来临。大数据是新经济时代的“新原油”,服装企业必须为自身注入新素养。 一方面,构建全面的服装产业大数据生态系统。要让数据与现实生活无缝衔接,由数据原油变为真正的“黄金资产”,需要企业的在线化、核心业务的自动化,从而为数据的形成构建基础。同时,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筑就企业级大数据平台,是当前企业重构资源要素结构的重要工作。埃森哲与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于2020年抽样调查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报告也显示:领军企业数字能力不断提升的背后,是数字化内涵质的飞跃。大部分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还集中于企业内部、单一职能或业务线的数字化部署,领军企业已经在着力打通企业内部壁垒,实现全业务全流程的贯通,同时注重企业上下游、外部生态的数字协同和价值创造。由此可见,由服装领军企业由点及面、自上而下地贯穿数字转型,不失为引导整个产业生态向数字化、智能化与集成化发展的一条现实路径。 另一方面,拓展可落地的大数据智能化创新应用。传统商业向智能化商业发展,质的飞跃体现在:在业务数据化、自动化基础上,通过机器数据算法,形成经营决策,针对具体消费情景和消费者需求,及时匹配经营资源和市场资源,完成市场服务的闭环。在消费互联网日益成熟的今天,服装产业更要借助大数据,通过两化深度融合和智能制造的探索,实现资源联动共享,为满足消费升级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埃森哲的抽样调查报告也显示:在数字化技术的众多应用场景中,供应链、全渠道运营及智能决策是高管们认为企业最需改进的三大方面。这应该也是影响中国服装产业布局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领域。 2、大协同:构筑新时代的价值网 从上游的纱线、面料,到下游的设计、辅料、成衣制造、终端零售……,服装产业对协同发展存在天然的标准与要求,而新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使得“大协同”能有更好的条件得以实现。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构筑这样的协同价值网: 第一,“单向协同”与“网状协同”。在工业化时代,协同只是在一个生产链条上的传递,基本上是单向的,甚至是点对点的、零散的、不连续的。如今,服装产业链开始网状的多角色直连互动、实时反应,以多点对多点,不同方向的交互和对接,形成全新的创意系统网络。 第二,“线上协同”和“线下协同”。“新冠疫情”期间,一些优秀的服装品牌企业迅速实现线上与线下门店的全渠道服务整合,通过实体店智能化、电子商务体验化双向融合的全顾客、全渠道、全时段、全链路、全数据的新零售模式立体构建,有效实现了产业价值创造模式的新一轮商业模式重构。 第三,“现实协同”和“虚拟协同”。随着VR/AR等技术的发展,虚拟与现实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服装设计不一定再需要制作出样衣,甚至面料的设计也可以通过虚拟方法来模拟,顾客试衣也不需要把衣服穿在身上,所有这些过程都可以通过VR/AR技术实现。VR/AR技术应用不但降低了成本,同时也更大限度地扩展了应用可能。 第四,“界内协同”与“界外协同”。“网络众包”模式实质上就是一种跨界协同,驱动企业突破组织边界,在产品研发到商业化整个过程中,通过吸收和输出企业内外的创新资源,实现价值增值。比如阿里巴巴犀牛智造工厂,以纺织服装为切入点探索“新制造”,依托阿里的平台优势,将销售数据与设计、生产环节打通,通过C端到M端的高效链接,实现更具柔性的供给,这是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深度融合、跨界合作的一次先锋探索。 3、大流通:开启新时代的大动脉 “大流通”就是融合国内国外、产业内外以及产业链条以及生态圈内的要素流通。实现大流通,关键是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四流合一,避免形成人才、资金、信息和物流的孤岛。这就需要我们: 第一,保证信息共享。以信息流为牵引,发挥互联网新技术的新优势,建立以“可视化”供应链为核心的产业链信息共享机制,提高生产经营各类共享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推动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合理安排与匹配。同时,加大消费者消费信息的感知和交互,形成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的供应联动机制。 第二,保证利益共赢。实现共赢就必须实现产业链的结构优化,共同把市场蛋糕做大,通过与利益相关企业的分工协作、集约成本、标准协同、价值共享,引导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合理流动,才能实现利益共赢。 第三,保证诚信互利。实现大流通需要强化诚信。从行业层面,应通过建立行业标准、提供平台服务来促进可持续诚信运作,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变“人治”为“法治”;在企业层面,让诚信成为企业的基本价值观,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完善企业信用披露制度,注重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将诚信落到实处。
三、新未来:创新突围与价值拓展 1、新循环构建新空间 为应对外部发展环境和条件的重大变化,党中央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到“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的高度。 “双循环”不仅是全球百年变局下修复经济均衡的应对之策,更是长远驱动内外经济均衡跃升、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关键一步,也是中国服装行业未来谋篇布局时尚强国、加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 一方面,内需市场的产业潜力与充足韧性,将有力支撑中国服装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进程。我国服装产业拥有强大的制造体系及完整的产业链;科技赋能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有条件也有能力更好地融入到国内大循环,未来,我们需要通过技术和品牌力的提升,进一步挖掘消费者价值,实现本土品牌的腾飞。 另一方面,外需市场的创新探索与积极培育,足以拓展中国服装产业更具竞争力的价值增长点。新发展格局决不是与世界经济“脱钩”,而是为形成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提供强大动力。出口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在中国出口贸易中比重不断扩大,预计到2020年,全球跨境网购消费金额将达到1万亿美元,比2018年增长近50%,成为“稳外贸”新增长点。目前,中国本土时尚电商迎来绝佳出海时机,需要我们深耕品牌建设,逐步从“流量导向型”、“产品导向型”转变为“品牌导向型”,实现企业价值与全球消费者价值的共赢。 2、新消费催生新时尚 新型消费之“新”,既表现在获客渠道的线上化和用户服务的智能化,也表现在消费的多元化和场景化。目前,中国服装消费市场将迎来新的发展窗口期。 首先,消费主体的变化,将促进时尚消费市场的转型。中国拥有80后、90后超过4亿人,超过中国总人口三分之一,再加上00后逐步进入社会。异常多元化的文化生态,催生异常繁荣的文化景观,也催生新一代消费者的多元化审美。汉服、cosplay、街舞、涂鸦、动漫、游戏、蒸汽朋克、小众运动、电竞、直播……这些活跃的亚文化群体,是年轻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开展的“意义的追寻”,也将成为中国服装品牌捕捉文化景观的多面性,用新的设计语言和市场行为,予以深刻回应,实现品牌价值的立基之本。 其次,消费方式的变化,也将催生服装产业的创新业态。国潮消费、拼购消费、种草消费、3公里圈消费、租赁消费、精品消费等新的消费习性正在加速裂变与细分。场景经济、网红经济、共享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新尝试快速发展,直播带货、社群营销、网络展会等模式创新,有效弥补了疫情期间线下渠道停摆的空白,未来也将延续新的模式生命力,摸索出不同的算法、技法和玩法,成为中国服装时尚消费的模式主流。同时,责任消费渐行其道,可持续消费所带来的价值将激发更持久的情感满足与消费粘度。 3、新文化注入新能量 第一,文化身份的定义,将为中国本土品牌的发展奠定新的发展意义。任何意义的认同与传播,不是灌溉,而是点燃。未来,中国服装产业将全方位开启新一轮的时尚文化复兴,谋求全球时尚话语体系中更深层次的价值认同。我们应塑造中国服装产业 “独立而独特、开明而开放、尚新而向善”的文化性格,以实力提升价值,以尊严获取尊重,以当下永续未来。这需要我们做好中国设计,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态度,强化中国影响,通过良好的身份定义,实现品牌溢价。 第二,文化自信的提升,将为中国本土品牌的发展创造新的历史机遇。文化自信中,很重要的一个维度就是消费自信。现实的利好是,消费者对本土品牌的认可度、价值归属感都在提升。百度国潮季联合人民网研究院共同发布的《国潮骄傲大数据》显示,从2009年到2019年,中国品牌的关注度从38%涨至70%。敢于倾听与表达独立的美学态度,有策略地进行当代消费语境下的重构,有效弥补以往消费在中外品牌价值判断上的偏颇与失衡,是中国品牌建立风格自信与市场自信,“自省、自悟、自创”的开始。 “真知困而得,峰高无坦途”。开启时尚强国这一新的征程并不平坦,面对新工业革命带来的颠覆性创新与生产范式变革,以及国内要素禀赋、需求结构、国际发展环境的变化,中国服装产业进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和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阶段。 我们应无惧挑战,以“中国时尚”的自我担当严以律己,积极合作,共同缔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未来,汇聚一股“千里奔涌、万壑归流的洪荒伟力”,令中国时尚产业,成就川流不息、绵延壮美的江河湖海!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