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本网专区 > 正文 
 
  追光科技 赋能产业
——2020中国纺织科技成果对接峰会暨第七届“中国十大纺织科技”发布会举办
2020-10-28
分享至:

  CTEI网讯 中国即将进入“十四五”时期,纺织工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新定位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解决民生与美化生活的基础产业、国际合作与融合发展的优势产业。如何实现支柱、基础、优势产业的定位,科技创新是实现路径的重要支撑。这也正是中国纺织科技成果对接峰会暨中国十大纺织科技评选连续举办7年的意义所在:促进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落地,实现产业链互动融合,引领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以“追光科技·赋能产业”为主题的2020中国纺织科技成果对接峰会暨第七届“中国十大纺织科技”发布会(以下简称“峰会”)于10月27日在福建泉州晋江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指导,通用技术集团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泉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泉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办,《纺织科学研究》杂志社、中纺院海西分院承办,晋江市科学技术局、晋江市发展和改革局、晋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晋江市商务局、化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泉州市人才创新共享联盟协办。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泉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吕刚,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姜俊华,化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赵强,晋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汉杰,绍兴文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沈赤,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纪委书记邵林,通用技术高新材料集团副总经理刘剑,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主任王玉萍,化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程学忠,泉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陈招平,泉州市工信局副局长吴金埔等领导嘉宾出席了此次活动。安踏、长源纺织、凤竹纺织、威海拓展、愉悦家纺、奥神新材料、经纬纺机、大连华阳、桐昆集团、邦维高科、鲁丰织染等纺织服装全产业链知名企业代表,以及来自中新社、科技日报、福建日报、泉州电视台等的媒体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届峰会打破以往仅仅现场交流的模式,采用线下与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网络及自身平台优势,汇聚了更多的纺织精英企业,打通纺织全产业链,在线观看人数超过15万人。

 

  领导致辞高屋建瓴

  晋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汉杰在致辞中表示,晋江地处福建东南沿海,是全国著名侨乡,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晋江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品牌经济、实体经济,走出了一条特色县域发展路子。纺织鞋服是晋江最具代表的支柱产业,纺织鞋服两大千亿产业集群,涌现出安踏、利郎、柒牌、七匹狼等行业领军企业,具备明显的品牌和市场优势,先后被授予“中国纺织产业基地”“中国鞋都”“世界茄克之都”等“国字号”区域产业品牌。希望中国纺织科技成果对接峰会暨“中国十大纺织科技”发布会平台能够成为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找信息、谈合作的重要载体,促成更多纺织科技成果与晋江本土企业合作对接、就地转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创新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以视频的形式向大会致辞。他说道:“促进科技成果交流与对接,助力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发展,切实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是中国纺织科技成果对接峰会暨‘中国十大纺织科技’评选活动的使命与担当,在‘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布局之际,能让众多的行业人士聚集在一起,共商后疫情时代的科技发展趋势和行业创新之路,意义非凡。我们要发挥集体智慧,积极解决卡脖子的行业难题,促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姜俊华致辞时表示,近年来,中国纺织行业的科技贡献率不断提高,中国纺织行业取得的成绩与纺织科技创新密不可分。“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纺院作为我国纺织行业综合性科研院所和纺织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院60余年来,始终秉承以科技支撑、促进和引领纺织工业发展的使命,成为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四大奖项荣耀发布

  第七届“中国十大纺织科技”奖的揭晓将会议推向高潮。今年的“中国十大纺织科技”评选具备以下三大特点:一是参与的项目体现了新型纤维及技术在服装、家纺、产业用等终端领域的广泛应用,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了产品性能及附加值;二是项目成果代表了智能制造、绿色循环、高质量发展等纺织行业发展方向;三是此次特别设立的“抗击疫情技术贡献奖”,相关企业在特殊时期紧急攻关,争分夺秒解决了防护服、口罩、消杀产品等防疫物资供应紧缺,生产设备一机难求等难题,为我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全球抗“疫”提供了有力支撑,作出了突出贡献。

  第七届“中国十大纺织科技”获奖项目为:高强型碳纤维高效制备产业化技术、数字化彩色纺纱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干法反应纺高强高模聚酰亚胺长丝、高强聚酯长丝胎基布产品及成套技术与装备、国产化装备智能纺纱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应用、锦纶再生纤维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应用、高品质多功能原液着色聚酰胺纤维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高值化聚酯纤维柔性及绿色智造技术、活性染料低盐低耗轧染关键技术的应用、高品质原液着色聚酯纤维应用技术开发。

  李陵申、吕刚、姜俊华、赵强、张汉杰、沈赤、邵林、王玉萍、陈招平、吴金埔为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愉悦家纺有限公司、江苏奥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华阳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武汉裕大华纺织服装集团有限公司、福建永荣锦江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鲁丰织染有限公司等获奖企业颁奖。

  随后,主持人宣布了第七届“中国十大纺织科技”三大子奖项,分别为:“中国十大纺织科技·新锐科技奖”“中国十大纺织科技·产业推动奖”“中国十大纺织科技·抗击疫情技术贡献奖”,呈现了纺织行业前沿科技全面发光。(子奖项获奖名单附后。)

 

  一场纺织科技的盛会

  此次峰会也是一场纺织科技的盛会。会议现场,李陵申分析了我国纺织行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战略,为在座企业以及全网参会纺织业人士梳理了行业的现状与走势。

  他表示,当前我国纺织工业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行业基础研究能力薄弱,原始创新意愿和能力不足;产品应用技术研究不深入,现有标准和技术规范不能准确体现实际应用环境要求;产品结构不合理,同质化现象突出;外部环境制约创新学习机会,科技民族主义加剧,使科技传播和科技贡献的边际效益下降。

  为了实现“十四五”中国纺织工业发展定位及目标,我国纺织科技创新可顺应四大趋势:高端化、高技术化、多元化、生态化,并在未知领域探索研究,增强品牌、设计、研发能力,形成自主创新高性能纤维品种,支持产业低成本、高品质工艺技术、装备和原材料,开拓新型纤维资源。

  每一个获奖项目都代表了纺织行业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此次峰会邀请了4家第七届“中国十大纺织科技”以及三大子奖项的代表企业,分享了最新的前沿技术。

  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顺分享了获得第七届“中国十大纺织科技”奖的项目——高强型碳纤维高效制备产业化技术。他表示,2019年,国产碳纤维产能释放率仅为45%,国际上平均达到65%~85%。我国是碳纤维产能大国,但不是产量大国。在面对国际三封锁,无技术、无装备、无产品的困境下,威海拓展相继突破了一系列碳纤维生产的关键技术和工艺、装备瓶颈,成功实现碳纤维国产化目标,为我国航空、航天多个型号的研发和生产提供了材料保障。

  “叠加态超性能材料项目”获得新锐科技奖。北京叠加态技术有限公司CTO 钟飞鹏对该项目进行了介绍:“我们带来的颠覆性‘绝导体’材料,它让冬季服装厚度下降80%,保暖效果提高5倍。该款材料还应用到汽车、高铁、飞机、帐篷等产业链,赋能超过20个行业。是一款节能、环保,促进多行业产品升级的创新材料,全球首次研发成功。”

  凯泰特种纤维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黄芽介绍了“超细聚乙烯纤维产品的开发及产业化”,该项目荣获了“中国十大纺织科技·产业推动奖”。据介绍,凯泰特纤一直专注于功能性和差别化纤维的开发与生产,推动聚乙烯系列长丝及超细聚乙烯短纤维的开发及应用。公司以具有雄厚研发实力的中纺院为依托,立足产品开发,近10年相继开发出导电纤维、多异涤纶仿毛纤维、裂片型复合超细纤维、海岛纤维、锦涤皮芯纤维、复合遮光纤维、磁性与抗菌丙纶、超细聚丙烯纤维、聚乙烯凉感复合纤维、热熔纤维、抗菌锦纶、锦涤共纺纤维等。

  北京邦维高科特种纺织品有限责任公司第四事业部部长邢雷介绍了此次荣获了“中国十大纺织科技·抗击疫情技术贡献奖”的“BWT医用防护服”项目。由于该公司具有长期生产医用防护装备的经验,因此疫情期间参与了北京市政府、北京市科委、国家药监局、国家科技部关于防护装备的课题,如:一次性防护服环氧乙烷灭菌及辐照灭菌,可重复使用医用防护服的团体标准以及行业标准的制定,口罩与防护服连体式研究等工作,为抗击疫情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此次峰会不仅有关于前沿技术、产业趋势的解读,还有产业的落地,多家企业现场签约。通用技术高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与福建省晋江产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凯泰特种纤维科技有限公司与安踏(中国)有限公司签署了联合研发实验室合作协议;海西纺织新材料工业技术晋江研究院分别与福建长源纺织有限公司、大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凤竹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共建“高端面料纺纱技术研发创新实验基地”、共建“高端机织面料技术研发创新基地”,以及共建“高端针织面料染整技术研发创新基地”合作协议。

 

  聚焦医用新材料

  当天下午,峰会举办了医用新材料论坛,邀请了该领域的权威专家,以及抗疫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先进企业代表,分享关于医用新材料应用与发展趋势等方面的见解。

  中纺院总工办主任、研究员李瀚宇以《可重复使用防护产品开发及医疗消毒供应中心的建立》为题进行了分享。她讲述了疫情期间,通用技术集团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发挥央企担当,借助科研优势,全力研制生产医用防护物资及紧缺装备。随后,为解决物资供应紧张难题,中纺院成功开发出可重复使用80次的手术服,并研制出移动式医疗消毒供应中心及可重复使用医用防护服,合作研制可重复使用口罩,牵头制定发布《可重复使用医用防护服》《复用式日常防护口罩》团体标准。这一系列举措从短期看解决了物资难题,长远看还降低了给环境带来的压力。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教授、博导王璐,通过视频连线现场,并与大家分享了《生物医用纺织品的最新研究与应用》。她表示,全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市场规模预计2020将突破3000亿美元; 2025年产业规模将突破6000亿美元。目前,我国80%以上高端生物医用纺织品的临床应用依赖进口,高端植入性材料及产品与我国巨大需求不匹配,未来的战略重点聚焦在纤维原料体系、加工技术和装备关键技术、检测和评价体系、产业集群体系、产品体系等方面加快发展,实现新突破。

  派欧尼尔环境净化工程(北京)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周占磊分享了《防护用品洁净车间建设及升级探讨》。他表示,防护用品洁净厂房的建设要遵循五大原则: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信息化、个性化。在厂房设施运行维护的过程中要注意降低风险、减少成本、节能运行、专业的升级改造;提升与增加核心业务。

  最后,福建柒牌时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物料采购部经理李喜华带来《服装企业转型医疗器械行业的思考》。服装企业转型医疗器械行业面临四大挑战:准入门槛高、资金投入较大、研发能力要求高、高技术人才缺乏。企业需要充分利用前期生产经营积累的销售经验、渠道资源和客户资源,以及不断为客户创造价值所形成的品牌效应,建立一个完善的营销网络,使之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促进产品销量大幅提高。

  嘉宾们都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更加注重健康安全,同时也更加了解纺织材料在大健康领域的重要作用,医用新材料应用广泛,未来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展示区引人驻足

  尽管此次峰会落下帷幕,但是中国十大纺织科技“云展”仍在继续,主办方表示,观众可以通过线上平台随时了解获奖项目及纺织前沿科技,作为一个注重推动创新的平台,中国纺织科技成果对接峰会暨“中国十大纺织科技”评选活动也要利用新技术更好地促进产业链互动融合。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360.jpg
【专题】第一届中国纺
sy1.jpg
乘改革之势 开锦绣新
1.jpg
守正创新荣膺担当,中
360.png
聚焦羽绒服主业 波司
sy.jpg
将纺织强国建设推向新
sy.jpg
央视《开讲啦》邀请徐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