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企业 > 企业信息 > 正文 
 
  上海纺织看好东南亚 5年建5到10个厂
2016-12-28
分享至:

  “现在大品牌商如果给你一个1000万美元的订单,会要求有10%在东南亚生产,否则这个订单就不给你。”在近日举行的“2016上海国资高峰论坛”上,上海纺织集团(下称“上海纺织”)董事长童继生说。

  布局全球不能等。上海纺织计划用5年时间,在东南亚的柬埔寨、孟加拉等国建立5~10个贸易加工基地。不仅如此,上海纺织要将“非洲原料、欧美设计、亚洲加工、中国集成、全球销售”作为企业发展的支撑。

  在上海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3年之际,上海国企改革发展也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上海国盛集团董事长孔庆伟表示,上海国企既要适应改革发展的新常态,也必须应对国内外环境中的各种“黑天鹅”,不确定性程度之高前所未有。

  借助资本的力量,增强应对新常态和“黑天鹅”的能力,进而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是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的目标。

 

  布局低成本生产基地

  12月14日-16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导致经济循环不畅,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

  这种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平衡,在全球化的当下,更多需要在全球布局才能实现。

  上海纺织是上海市国资委监管的大型产业集团,2015年营业收入超过460亿元、净利润超过10亿元。旗下拥有两家上市公司申达股份(600626.SH)、龙头股份(600630.SH)。2015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累计2838亿美元。上海纺织以近28亿美元的出口额,名列中国纺织出口企业第一位。

  随着制造业的全球再布局,以及中国制造业成本不断上升等因素,纺织业大量产能转移。为了支撑国际贸易,上海纺织必须布局相应的低成本生产基地。

  上海纺织贸易与国际化副总经理金丹艳说,上海纺织计划用5年时间,在东南亚的柬埔寨、孟加拉等国建立5~10个贸易加工基地。同时,还将通过并购采购商和新设海外销售渠道的形式,扩大一手定单。进而推动上海纺织从OEM代工为主,转向ODM(原始设计制造商)为主。

  通过上述举措,上海纺织逐步完善在东南亚低成本制造区域的布局,增强了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今年以来,纺织品服装外贸形势比较严峻,整体呈现下滑趋势。但上海纺织今年1~11月累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51%,尤其是进口同比增长了15.18%,稳住了外贸盘子。

  除了布局生产基地,上海纺织还在加大海外投资力度,通过收购、兼并与集团核心主业相关的企业、业务,增强整合利用全球资源的能力,打造全球产业链。

  金丹艳说,中国纺织业已经到了产能转移、跨国布局的新阶段,所以上海纺织一方面以资本为主导,打造中国+周边国家的制造基地,重点布局东南亚国家。一方面则是通过主动的海外投资,带动纺织业从原来低端的价值链转向更高的价值链。

  在新一轮改革中,上海纺织已制定“全国布局,海外发展”的战略。核心就是把上海纺织从一个传统的地方企业,转型发展成以“非洲原料、欧美设计、亚洲加工、中国集成、全球销售”为支撑的综合性产业集团。

  “明年我们将在全球20个国家有40个工厂,海外员工4万多人,国内2万人。”童继生说。

  得益于全国布局、海外发展战略,今年上海纺织集团的收入预计达到540亿元。根据规划,2018年要达到700亿元以上,争取“十三五”期间迈向千亿级集团。

  不仅是纺织,上海电气集团(下称“上海电气”)副总裁董鑑华表示,当前煤电机组市场存在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上海电气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机遇,积极布局海外市场。

  近年来国内火电设备利用率下降,2016年全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3700小时,利用率不到50%。从长期趋势来看,“预计2020年前燃煤发电国内新增装机容量将在3000-4500万千瓦,仅能满足中国三大动力设备制造基地年产能的1/3,这对能源装备企业来讲挑战非常巨大。”董鑑华说。

  上海电气业务聚焦三大板块:能源装备、工业装备、现代服务业。2016年集团总资产2200亿元,收入970亿元,净利润47亿元,其中能源装备收入占比65%。

  但是,“一带一路”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产能国际合作市场,电力基础设施方面发展潜力很大。如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电力设备40%占有率来计算,上海电气出口可以达到985亿美元。

 

  通过并购做到领先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12月5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多推有利于增添经济发展动力的改革,多推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改革,多推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多推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的改革。

  孔庆伟表示,这四个“有利于”,为国企改革确立了价值判断标准,为深化国企改革提供了目标指向、实践依据和检验标准。

  自2013年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以来,上海国企正在加快通过资本的投入,调整升级原有的产业结构,形成新的发展动力。

  在过去10年里,上海实业集团(下称“上实集团”)的资产负债表一半以上都有了调整变化。“我们是少数通过并购把两三个产业做到中国领先的企业。”上实集团总裁周军说,自己在公司工作21年,目睹了上实集团6-7次重组和更新。

  上实集团前身为上海实业有限公司,于1981年7月在香港注册成立,是上海市政府在香港的窗口企业,目前由上海市国资委全资控股。拥有上实控股(0363.HK)、上海医药(601607.SH,2607.HK)、上实发展(600748.SH)、上实城开(0563.HK)、上实环境(BHK.SI)等5家境内外上市公司。

  截至2015年底,上实集团总资产约3000亿港元,2015年营业收入达1525亿港元,归属集团净利润32.2亿港元。

  从一包香烟(南洋烟草)、一包味精(香港天厨)、一本挂历(永发印务)起步的上实集团,通过大约35~40次的收购兼并,形成目前的三大产业——医药、房地产、基础设施。

  比如,上实1996年进入医药领域,通过20次收购兼并融资,使得上海医药成为中国第二大医药销售和医药制造企业,2015年上海医药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

  如果可以持续保持10%以上增长,周军说,上海医药集团会在5年后成为世界500强企业。但上海医药同样面临产业升级问题,“中国医药制造业和国际先进水平比还是有差距,所以我们准备把研发基地和收购兼并前沿放在欧美,未来五年上海医药会在美国和欧洲建立基地”。

  接下来十年,周军表示,上海实业会尽可能多地把资源配置在医疗和环保行业,发挥上海实业在收购兼并、融产结合方面的强大基因。

  2015年,上实集团明确了“融产结合”发展战略,以金融投资业为先导,通过资本运作来发现、培育、持有、退出产业。“我们一直在调资产,就是为了下一个周期。”周军说。

 

  经济动力增强

  上海市国资委主任金兴明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十三五”期间,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将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国有经济整体竞争力为目标。

  到2020年,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创新将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国企竞争实力更加突出、国资布局结构更趋合理、国资监管体制更为完善、国有经济整体更快发展。

  2016年上海对市属金融企业正式实施统一监管,以加快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融合发展。浦发银行副行长、上海国际信托董事长潘卫东就表示,统一监管为金融资本更好的贴身服务上海的非金融国资,助力国企资产盘活并购重组提升竞争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浦发银行占上海国资规模的1/3,利润总额的1/4。潘卫东说,今年11月,浦发银行上海分行就发放并购贷款123亿元,为近千家企业提供并购服务,累积并购交易金额8000亿元。

  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是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的重点。上海希望到“十三五”末,整体上市国有企业占竞争类国有企业(即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总量的50%以上。

  与此同时,上海国资布局调整在“十三五”期间继续加码。目前上海国资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与民生保障四大领域的国资集中度,已经达到70%。按照规划,“十三五”国资集中度将达到85%以上。

  自2015年初实质启动运作以来,上海已经向两大国资流动平台(上海国盛集团、上海国际集团)划拨了包括上汽集团、电气集团、华谊集团、建工集团、光明食品集团、隧道股份、纺织集团等的部分国有股权。

  孔庆伟表示,两年来国盛集团积极发挥资本经营和股权运作的杠杆作用,以改革盘活存量、以创新培育增量,充分利用市场化方式,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国资在进退流动中实现“资源-资产-资本-资金”的良性循环。

  2015年11月25日,国盛集团发行的以上海建工股票为标的的可交换公司债,这是国盛集团作为国资流动平台后,首次以划转的国资运营资产为标的进行运作,推动了国有资产的流动。

  2016年国盛集团又推动发行了上海国企ETF,使上海国资系统114亿上市公司股权获得新的流动性。

  孔庆伟表示,今后国盛集团将不断丰富、放大国资运营平台功能,着力做好资本循环这篇文章。在上海市产业结构升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向发挥作用;在上海国资布局结构调整、解决国企历史遗留问题中发挥作用;在国企开放性市场化重组、推动国有资产证券化、产融结合方面发挥作用。

  基于一系列改革的推进,尽管面对动力转换的新常态和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上海地方国企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截止今年三季度末,上海市国资委系统企业总体经营平稳健康、稳中有进,好于预期。其中,非金融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5027.05亿元,同比增长6.6%;实现利润总额1007.50亿元,同比增长13.0%。金融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616.28亿元,同比增长3.0%;实现利润总额1018.61亿元,同比下降12.9%,降幅较上季度末收窄5.9个百分点。

  

  (第一财经)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sy.png
开启新征程,奔向下一
2025贺图.jpg
纺织经济信息网祝您20
2024关键词.jpg
【专题】2024年纺织服
360.jpg
【专题】第一届中国纺
sy1.jpg
乘改革之势 开锦绣新
1.jpg
守正创新荣膺担当,中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