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企业 > 人物访谈 > 正文 
 
  纺纱姑娘三年干完五年活,她坚守纺织一线近40年
2019-06-11
分享至:

  “全国劳动模范”是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作出重大贡献者的荣誉称号。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召开了15次全国劳模表彰大会,共有32443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长沙床单厂的退休工人廖和群曾于1956年和1959年两次出席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两次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两次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观礼,当时她是四川第一棉纺厂的挡车工。

 

  荣誉故事

  对于现已88岁高龄的廖和群来说,20世纪50年代,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翻身做了主人的劳动者们,哼着一曲《东方红》,在各条生产战线上干得热火朝天。才二十出头的廖和群刻苦钻研,凭借2.5秒接一个细纱线头的“闪电式操作法”和落纱前五分钟清扫吸棉管的创新,两次站上了工人阶级的最高领奖台。坚守纺织工作一线近40年,老人从未缺勤、迟到,每年都超额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不断用劳模精神感染着身边人。

  记者在市体育局宿舍见到廖和群时,很难把眼前这位普通的老太太和半个多世纪前叱咤纺织界的名人联系起来。昔日的纺织姑娘,如今在大儿子戚德林的搀扶下,拿出珍藏的一只雕花小木箱,里面整齐地摆放着32张奖状、15枚奖章。“我经常把这些奖章和证书拿出来看看,每次看到它们,我就想起自己度过的芳华岁月,总能获得动力和信心!”廖和群说。

 

 

  用三年时间干完五年活

  除了劳模的荣誉外,挡车工留给廖和群的还有重听的耳朵。与廖和群交流时,记者时不时需要凑近她的耳朵,大声地说话。“布机车间的机器噪声很大,很多年纪大了的挡车工耳朵都不好使。”她说。

  1931年出生于四川一个贫农家庭的廖和群,对党特别有感情。“我14岁就在国民党的重庆六一一厂当童工,住草棚、吃馊饭、穿破衣,还要挨工头的打骂。”廖和群回忆,解放后,一种当家做主人的自豪感,促使她一进车间就像上足了发条的钟表,“多纺纱、纺好纱,让更多人穿上新衣服”成了她的口头禅。

  看似简单的给纱接头的工作,包含了拔纱、引头、套钢丝、插管等7个步骤。廖和群虚心学习老工人的经验,下班后用废纱头在宿舍苦练“打结头”基本功,终于创造了小指和无名指夹纱的操作法。“每分钟接头数由16个提高到24个,成功率超过95%。”

  这种不服输、肯钻研的精神,不仅让廖和群的打结功夫突飞猛进,也让她对织布机上其他的操作工序日臻熟稔。每台机器的空锭由过去的8个减少到0个,巡回时间由七八分钟减少到两分半钟,看台能力由400锭增加到1200锭……

  廖和群的操作方法一下子轰动了全厂,这位不满20岁的纺纱姑娘主动当起了老师,毫无保留地向工友们传授操作方法。“手把手地传授新技术,讲解机器的基本性能和简单故障的排除办法,学徒三个月就可以独立上机操作了。”为了帮助工友屈淑兰克服白花多、巡回时间长、清洁分段不好等不足,廖和群主动与她签订了互帮互学合同,经过一段时间的帮学,屈淑兰的白花率由原来的10两降到了2两。廖和群的操作法在全厂推广后,每根纱节约回丝1~2寸,全年可节约成本13元6角7分。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后,身为普通工人的廖和群也为自己制定了一个五年计划。第一年过去,她完成了一半的工作量,而到了第三年底,她的整个五年计划已经完成。这个“用三年时间干完五年活”的人震动了周围的人,25岁的廖和群被推选出来成为无私奉献的工人楷模,1956年成为全国劳动模范。

 

  最难忘的是到北京领奖

  年近九旬的廖和群经历过很多幸福时刻,但最难忘的还是到北京领奖。“我很珍惜这个荣誉,足足为之感动了半个多世纪。”廖和群毫不掩饰自己心里的那份豪情。

  1956年4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的廖和群生平第一次来到了北京。“开完表彰会回到宾馆,门外已经停了一排车,说是要接劳模们逛逛北京城,当时多数人都不肯上车,有人想抓紧时间留在宾馆里学习文件,有人因为惦记单位的活想早点回去。”廖和群回忆,周恩来总理早就料到这一点,还特意派人来劝大家,不但要会干活,还要会休息、会玩。“要是放在旧社会,绝对不会得到这样的尊重。”廖和群暗下决心,回去后一定要更加努力工作,好好劳动,报答党的恩情。

  1959年,再度当选全国劳动模范的廖和群收到了周总理的请帖,内容是:“定于一九五九年十一月五日(星期四)晚五时半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行宴会,敬请光临,周恩来。”如今,当年参加全国劳模会议的大合照,仍挂在老人家的客厅里,老人时常会去擦擦它,沉浸在那些光辉岁月里。

  廖和群还曾两次被邀请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观礼活动。由于年代久远,很多细节如今已想不起来,但对一些情景,老人仍记忆犹新。“作为纺织工人能站在毛主席身边,参加国庆观礼,当时那个高兴劲儿,用言语是无法表达的。我记得在国庆节前一天晚上,我们都兴奋得几乎一夜没睡。”

  “国家给我的荣誉太大,我对国家的贡献太小!”谈及“全国劳模”这一荣誉,廖和群老人反复念叨,这是她的本职工作,所有的一切都是她应该做的。“如今一代比一代幸福,国庆还有长假,清明、中秋等节日也有假,工作环境也越来越好,大家还有什么借口偷懒,不好好工作呢?”老人感慨道。

 

  “工作中处处有创新的机遇”

  从1945年参加工作,到1983年退休,廖和群先后在重庆六一一纺织厂、四川第一棉纺厂、桂林棉纺厂、湖南绸厂和长沙床单厂工作过。在她的时间表里,劳动的状态是一种常态,即使现在生病卧床,只要精神稍微好点她还是会找点事做,因为“习惯了,停下来就难受”。

  廖和群回忆,1970年她随军来到长沙,进入湖南绸厂工作。那是最忙碌也是最充实的一段岁月,每天吃过早饭就匆匆赶到车间,而加班简直就是最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晚上八九点下班算是比较早的。遇到生产任务比较紧张的时候,甚至会整夜不休。“我从没缺过勤,年年都超额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纺织细纱对温度有一定的要求,所以纺织车间内温度常年都在35℃以上,夏天车间温度超过40℃。每次有职工因车间闷热生病时,廖和群总是第一个主动站出来替同事顶班,从没有怨言。

  40岁那年,组织任命廖和群当干部,可在办公室坐了没几天,她又找到上级部门要求回车间,“生产很有意义,我愿意一直当工人。”就这样,廖和群当了一辈子工人。“现在的年轻人普遍不愿意当工人,觉得枯燥、累、没前途。我想,我的阅历至少可以告诉他们:只要干啥钻啥,哪一行都能出成绩。创新,不一定要搞出个很大的发明,改进一个操作手法也是创新,工作中处处有创新的机遇。”她说。

  廖和群的挡车工技术,一直在行内为人称道,直到1983年从长沙床单厂退休,她的技术也没有落伍。老人说,她在长沙生活了近50年了,见证了长沙的飞速发展,也为生活在长沙感到骄傲。前段时间,老人在电视上看到梦洁智能工厂15分钟就将一套完整的四件套成品制造出来时,一直感叹“不可思议”。“全是自动化的,用人少多了,车间里环境也好了很多。我要是还年轻就好了,可以在这么现代化的纺织车间工作。”

  廖和群的小儿子戚永革告诉记者,老人从未对后辈的学习或职业提什么要求,但她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始终用劳动精神感染着身边人。“不要偷懒,是她对我们说得最多的话。”

  近年来,廖和群老人因为经常住院,经济不宽裕,但她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现在日子越过越好了,医保能报销大部分费用,省、市工会也一直关心着我,每年还给我一些补助,这些都体现了党的关怀,我很知足。”她笑着说。

 

  尊重劳动尊崇劳模在星城蔚然成风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市总工会记录着这样一连串数字:长沙当选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及纳入管理76人,在职35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65人、省部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589人,在职251人;省五一劳动奖章94人、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及纳入管理809人,在职540人,全市共有全国、省、市级劳模1633人。

  70年,长沙的变迁与发展史,是千千万万个像廖和群一样的劳动者,筚路蓝缕书写出的奋斗篇章。他们中,有敢为天下先的创业先锋,有坚持技术革新的科研精兵,有心怀工匠精神执着坚守的岗位铁人,有扎根三尺讲台的辛勤园丁……每一名平凡朴实的劳动者,他们披荆斩棘的身影,已成为这座城市最珍贵的记忆。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为新时代长沙劳模评选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长沙评选出的劳模涵盖行业更多、涉及业态更广,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越来越多,多样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并与经济发展的特征越来越契合。11年送达38万个包裹零差评的“快递小哥”邓石山、带领村民人均纯收入翻20倍的村级带头人张建辉、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的“小巷总理”袁灿、用双手传承民族技艺的“绣娘”黄笛……今年4月25日,在全市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一大批新兴行业劳动者、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登上了领奖台。

  饮其流者怀其源。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离不开对劳模的尊崇关心、对广大劳动者权益的有力维护。2011年3月,全市首次面向一线劳动模范和优秀工人定向招录公务员10名;2017年4月30日,中国首趟全国劳模专列从长沙驶出;2017年10月,长沙成立劳动模范宣讲团,举办了数十场劳模事迹报告会;2018年10月,全市组织全国和省级劳模共50人赴西南财经大学学习培训……在落实好劳模待遇的基础上,市总工会还开展了困难劳模走访慰问、困难劳模帮扶金发放、劳模疗休养和体检活动、劳模免费才艺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服务。

  “我们希望通过更好的服务,增强劳模的身份认同感和荣誉归属感,时刻不忘自己的劳模身份,广泛营造学习劳模、尊重劳模、关心劳模、争当劳模的良好氛围,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来源:长沙晚报)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0412.jpg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
sy.jpg
趣看文物|“纹”见少
sy.jpg
华夏衣冠,跨越千年!
sy1.jpg
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
sy.jpg
“数”说纺织:2023年
图区.jpg
CTEI祝纺织同仁新春快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