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企业 > 人物访谈 > 正文 
 
  青阳人陈维稷:新中国纺织工业奠基人
2019-12-03
分享至:

青阳人陈维稷: 新中国纺织工业奠基人

陈维稷

  说到纺织工业,那可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但你知道当时我国纺织工业一系列重要决策是如何制订的吗?后来的多个纺织行业国家标准是如何出台的吗?而这些,都与出生于我省青阳的一个人有关。

  一 在教学从事革命工作

  1902年10月,陈维稷出生于我省青阳县杨田乡梅溪村一个仕宦家庭。据《青阳县志》记载,因家境不错,幼年的陈维稷得以进入私塾就读,加上他勤奋好学,因此奠定了比较扎实的国学基础。

  1918年秋,陈维稷从家乡考取了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毕业后升入复旦大学化学系,并于1925年赴英国留学攻读染化工程。1929年陈维稷从英国留学归来,就先后任教于上海暨南大学、复旦大学、北平大学工学院、南通学院等。“陈老师讲课时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启发引导,深受学生欢迎。”据他的学生后来回忆,陈维稷在南通学院授课时曾将英国新出版的《染色集成》一书交给全班学生分工翻译,然后进行具体指导,这样使学生既扩大专业知识,又提高了英语水平。

  众所周知,在陈维稷执教期间,正值我国国难日益严重,全国人民抗日热情高涨的时候。陈维稷在教学的同时也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并且于1938年3月由香港返回家乡,担任安徽省青阳县民众动员委员会副主任。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陈维稷任中国纺织建设公司总工程师。在这期间他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发起成立了“中国纺织事业协进会”,不仅在上海解放前夕团结了许多厂长、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积极参加以工人为主体的护厂斗争,而且常以聚餐为名召开秘密会议,为党的地下工作者提供掩护和工作场所,并协助皖南游击队在上海采购电台等物资。

  二我国纺织工业一系列重要决策的主导者

  新中国成立以后,陈维稷就被任命为纺织工业部副部长。作为新中国纺织工业奠基人之一,他主导了我国纺织工业一系列重要的决策。如纺织工业是加工工业,必须充分重视原料的开发;要在发展纺织生产的同时,注意发展纺织机械和器材工业;要发展天然纤维,同时也要逐步发展化学纤维等等。同时,他还提出要踏踏实实地抓好纺织生产的基础性技术工作。“在他的组织和推动下,中国纺织工业在50年代就制订出了统一的经营技术标准和技术经济指标,总结推广了各项工作法,开展了工艺研究。这些在当时大多属于首创,且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有关史料中这样评价道。

  早在上世纪50年代,陈维稷就提出要探索纺织新技术、新工艺,努力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并强调要走自己的路子。根据中国人口众多、劳动成本相对低廉的具体情况,陈维稷认为棉纺工业既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又要大力提高成纱质量和降低细纱断头率。他创造性地主张细纱应采用中速、中卷装。“这种独创、富有远见的科学见解,对克服和纠正当时盛行的片面强调速度的错误观点,正确引导纺织科技事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青阳县相关方志研究者这样说道。当然,效果也是明显的。据《青阳县志》等史料记载,在他的领导下,中国纺织工业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到上世纪60年代时已逐步缩小了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并研制完成了转杯纺纱机、静电纺纱等新型纺纱、新型织布等重大科技项目。

  我们知道,纺织原料和纤维检验是纺织工业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陈维稷一贯重视并支持纺织原料如棉花等的开发和纤维检验工作。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农业部门培育和推广了鲁棉1号、中棉所7号、10号等一批早熟高产棉,使中国棉花产量大幅度提高。但是,这些品种有着致命的弱点,即强力低、成熟度差、细度不匀率大,造成了纺织加工的困难和纺纱成本的增加。陈维稷了解情况后,立即向有关领导反映,并迅速召开国产良种原棉及纺纱性能学术讨论会,从而沟通了农业和纺织工业科技人员的思想,在棉花品种培育上取得共识。“可别小看了这次会议,它对以后的棉花品种培育可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会后不久,农业部门就培育出适合纺织工业生产的新的良种棉代替了鲁棉1号和中棉所10号,棉花品种培育出现了新的势头。”青阳县方志研究者告诉我们。

  棉花检验工作,是保证棉花品质的重要环节。1950年4月纺织工业部成立纤维检验所,统一管理棉花检验工作。随着纤维检验机构的建立,陈维稷就组织力量着手制订纤维标准,先后制订了细绒棉、粗绒棉和霜黄棉等标准。1972年经陈维稷的推动,我国颁发了棉花(细绒棉)GB1103-72国家标准试行方案,从此诞生了中国第一个棉花国家标准。而这个标准至今还在执行。随后几年中,在陈维稷的关心和组织下,中国又陆续制订了毛、麻、丝等纤维的国家标准。

  三援外工作受到周总理表扬

  除了积极推动国内的纺织工业发展外,长期分管纺织工业援外工作的陈维稷还发扬国际主义精神,处处真心诚意地帮助受援国发展民族经济,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据史料记载,1956年中国帮助缅甸建设的直迈纺织厂,是纺织工业部承接的第一个援外项目,也是中国工业部门的第一个援外项目。陈维稷在主持这个项目时,亲自过问和研究了技术上的有关问题。当了解到缅甸当地只生产纤维较短的粗绒棉时,陈维稷果断地决定把缅棉运回国内在国产设备上试纺,据以制订合理的工艺条件和设备配套方案。经过对设备部件和工艺的多次改进,终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中国援建的缅甸直迈棉纺织厂仅用了两年时间就建成。

  最有意思的是,中国援建的这个厂与美国原来援建的棉纺织厂相毗邻。美国厂用进口原棉,成本高,而且由于工艺不合适,成纱质量差,产量也低,年年亏损。而中国援建厂由于采用当地棉花,工艺合理,成本低,成纱质量又好,产品供不应求,连年盈利。据史料记载,这个厂的建设成功,为中国赢得了国际声誉,为此受到了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的表扬。

  除此之外,在中国帮助越南南定棉纺织厂恢复生产、援助柬埔寨建设棉纺织厂等方面,陈维稷都能根据各国实际情况制订援助方案,不仅大大增加了越南、柬埔寨等国政府的财政收入,而且搞活了这些国家城乡织布业,繁荣了当地经济。

  从1949年11月就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工业部副部长,一直到1982年4月离任,陈维稷应该还创造了一个纪录——担任部领导长达33年之久。而作为新中国纺织工业的奠基人,这位从我省青阳走出的“老部长”,为新中国的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是值得敬仰的。

  (来源:合肥晚报)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sy.png
开启新征程,奔向下一
2025贺图.jpg
纺织经济信息网祝您20
2024关键词.jpg
【专题】2024年纺织服
360.jpg
【专题】第一届中国纺
sy1.jpg
乘改革之势 开锦绣新
1.jpg
守正创新荣膺担当,中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