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最新 > 正文 
 
  用产业化大手笔点出汉麻科技的“睛”
2012-05-17
分享至:

  当汉麻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之时,汉麻的产业化进程也在沿着既定轨道加速前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所长张建春将汉麻的产业化喻为“远方天际刚刚露出桅杆的航船,又像清晨七八点钟正欲喷薄而出的朝阳,或是母体内躁动不安的胎儿。它的实现,将带来整个汉麻产业的春天。”

    在云南西双版纳投资2亿元的汉麻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已建成投产的生产线加工规模为年产5000吨汉麻纤维。

    在汉麻的民用领域,参与汉麻产业投资控股公司的雅戈尔集团创立了“汉麻世家”高端纺织品品牌,目前已经在北京、上海、杭州和宁波开设四家品牌店,有衬衫、西服、内衣服饰、家纺饰品、商务礼品等上百种汉麻产品;浙江浪莎袜业股份公司开发了高档汉麻袜类产品;山东孚日集团研发了系列汉麻家纺产品;李宁体育用品公司已经开始研发系列体育休闲汉麻运动服装和鞋靴产品。

    在汉麻军用方面,运用汉麻综合利用技术及原辅材料,已生产出新型军用雨衣数百万套、冬季作训大衣上百万套、特种军鞋上百万双、军用袜子数千万双以上,全部装备部队。

    业内人士表示,汉麻面料及产品大规模投产对于纺织服装行业意义非凡,是对世界纺织面料的全新革命。

一种纤维成就一个产业

    “汉麻纤维的研制成功,是新一代纤维革命。”张建春表示,汉麻作为一种新材料应用到纺织服装业,可缓解我国天然纤维紧缺的现状,改变纺织品的原料结构,汉麻还可替代石油、煤等矿物原料,减少对矿物能源的依赖,减轻能源消耗造成的环境污染。

    不仅如此,作为绿色环保植物,汉麻从种植到综合利用均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1公顷汉麻在100天生长期内碳汇量可达25吨,远高于棉花;而从种植到收获,每吨汉麻排出的二氧化碳仅为544公斤,而每吨棉花排出的二氧化碳为1680公斤,汉麻在加工过程中放出的二氧化碳远远小于吸收的二氧化碳量,而合成纤维生产碳排量则比天然纤维高达10~20倍。从某种意义上说,汉麻不仅是一种立于国际前沿的“低碳”型环保新材料,更是一种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负碳”宝藏。

    在国际市场,目前汉麻价格是棉纤维的两倍,因此汉麻种植是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汉麻产品产业链长,具有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的特征。中国麻纺行业协会原会长张世平说:“如果我国汉麻种植面积能够达到3000万亩,每年还可以提供300万吨纤维、1500万吨木材、750万吨木浆和150万吨高档食用油,实现工业总产值3000亿元,利税600亿元,将极大提升我国纺织工业产品的出口能力和竞争力。”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杜钰洲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开展统筹研究和可行性调查,将汉麻产业纳入国家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同时加大对汉麻产业在研发、种植、技改、信贷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将汉麻产业做大做强。

    “汉麻项目做起来很难,现在需要从军队行为转变为国家行为。”据张建春介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起草的《关于我国汉麻生物资源综合利用开发与产业化的报告》将是汉麻产业大发展的契机。

    总后“科技银星”郝新敏是我军著名功能服装材料、染整专业专家,也是军用汉麻材料研究中心的总工程师。谈到汉麻研究过程中的亮点,郝新敏表示:“国家提倡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汉麻研究正是与国家政策紧密结合的。以前麻主要是用皮,现在麻的全身都被充分利用起来,如何让农民达到最高汉麻种植效益,如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如何让参与企业从汉麻中获得收益,这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

    另一名著名的功能服装材料专家、军用汉麻材料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华说:“在研究中,我们注重以科研和技术创新为龙头,把技术、市场、资本、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把科研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实现真正的产业化,为国家、部队和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

    欧洲也已开始了汉麻研究,研究重点是种植、收割、纤维加工,曾组织大学、研究单位、农场和企业参与,但一直没有大规模生产。郝新敏说:“我们从一开始就考虑了综合开发利用,充分挖掘汉麻的价值,实现产业化。我们现在的技术水平在国际上领先。目前,汉麻产业是全新的,国外又没有竞争对手,这对于我们非常有利。今后我们将努力拓宽市场,积极引导产业的发展。同时,以效益为主体,让农民和企业都有收益,这样才能使汉麻产业良性循环。”

    2009年4月,年产5000吨的汉麻纤维加工厂正式投产,标志着汉麻产业化开始起步。目前,云南省已形成12万亩的汉麻种植基地,主要满足5000吨纤维加工厂的原料需求。山西晋城、内蒙古鄂尔多斯、新疆库尔勒、安徽六安市也与汉麻中心达成了100万亩汉麻产业化基地的投资建设意向。这些地区都有广阔的汉麻适种土地,也有部分配套工厂,基本具备产业化基地建设条件。由当地投资和吸引外资相结合,依托创新技术成果,进行汉麻综合利用,将提高农民种植的收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

科技成果与产业运营的转化

    “汉麻项目立项时就与国家、民族和老百姓息息相关。同时,在项目开始的时候就有企业进入,建立了汉麻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让科研与产业在立项时就紧密结合在一起。过去,科研成果以技术转让的形式面向社会,往往一项技术转让几十家、上百家,各个企业之间形成恶性竞争,在很短时间内科研成果的附加值就消失殆尽。转让后的同一项科研成果,各企业生产的产品你卖2万元一吨,我就卖1万8,之后是1万7,最后就把这个产业毁掉了。”张建春把这种现象称为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怪圈,“成果转化全国到处下蛋,之后就是引发恶性竞争。”

    张建春认为这是中国科技创新成果形成产业进程中的“致命伤”。他首创的汉麻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模式被业内专家称为救治这个“致命伤”的“良药”。这个公司没有地域限制,不是北京的也不是云南的,是全国范围甚至世界范围的。

    最初汉麻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是2000万元的投资成本,有10家企业参与,每家占10%的股权。汉麻发展过程中,需要2亿元投资,有的企业愿意继续投入,而有的企业却不愿跟进,这时股权发生变化,而军用汉麻材料研究中心则始终占有20%的技术收益。“也就是说,汉麻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利润的20%要交给军用汉麻材料研究中心用于科研,搞进一步的研发。这样科研的资金就有了保障。”

    从过去一项技术转让几十家、上百家到成立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模式,张建春经历了艰苦的探索。“从研究汉麻项目开始,到我们正在研发的高能电子加速器电子束辐照项目、纳米纤维项目,都将采取成立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形式来运作。”

    现在,安徽六安马上开始建设的100万亩汉麻产业园,需要60亿元的资金,会有更多的企业参与投资,原来参加的企业则有占有股份的优先权,其他企业也可以注入资金,根据投资额占有股份比例。将来,也可能会吸引400亿元的投资,但不管是2亿元、60亿元还是400亿元,都是在汉麻研究中心的框架之内。

    “比如说现在汉麻纤维每吨有1万元利润,如果按照过去技术转让的形式发展,把技术转让给若干企业,可能第二年的利润就会变成5000元,第三年就变成常规产品,那时就没有利润可言。整个汉麻产业可能被葬送。”张建春说,而我们的做法是不管今后有多少投资进来,都是在工程中心和汉麻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框架之内。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形成垄断的价格和市场。”张建春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求科研人员必须要有创新的模式,科研人员必须参加到产业的运营当中去。

    目前,军用汉麻材料研究中心正在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建立国家汉麻工程技术中心。张建春说:“成立工程中心之后,统一向国家申请科研经费,汉麻涉及的各项研究大协作,集中力量办大事。科研成果集中统一开发,集中统一转化。工程中心统一管理汉麻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及即将开设的若干汉麻产业园。这样,根据市场需求,需要多少吨麻纤维就推出一个工厂,不会造成市场的混乱。”

    业内专家说,汉麻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这种模式本身就是创新,是大联盟、大投资、大运作,既保护了知识产权,又把汉麻产业发展起来。科研成果的转化过程中,不能为了保护知识产权而延缓产业的进程,也不能为了推动产业而不保护知识产权。

为什么是雅戈尔?

    为了推动汉麻的产业化进程,张建春提出:依靠先进的科研模式,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新产品开发的“钥匙”才是制胜的法宝。问题的关键是由谁来承担这一重大项目的产业实施?

    如果一个企业不具备强大的经济、科研实力,没有果敢坚定、敢于担当的性格和责任感,汉麻项目极可能坐失发展良机。

    经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认真筛选后,张建春选择了雅戈尔作为合作伙伴。在还没有一个成型的发展计划之前,凭借对张建春的信任及对汉麻技术和发展前景的预期,雅戈尔的老总李如成的话显得掷地有声:“你想做,我支持你。”

    “汉麻产业化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5年前,我们就与军用汉麻材料研究中心合作,投资汉麻种植和汉麻纤维加工、汉麻综合利用等项目。这个项目不仅给雅戈尔带来新的发展空间,还成为行业发展的新亮点。一条汉麻种植、纤维加工、纱线、产品创意设计、产品制作和销售的产业链正在形成。”雅戈尔集团董事长李如成介绍说,“雅戈尔将义无反顾地做好汉麻市场的开拓,加强自主创新,同时积极向国际市场进军。”

    随着大量资金的注入,雅戈尔开始与军用汉麻材料研究中心合作,正式投资这一规模大、产业链长、能带动一批产业群发展和技术提升的特色生物资源项目。张建春带领的军需所和雅戈尔人一道,耕山造麻、筚路蓝缕,走出了一条开荒路。

    2005年11月,由雅戈尔集团、西双版纳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10家公司共同出资2000万元组建的西双版纳云麻实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07年注册资本又增加到2亿元,汉麻产业化的序幕由此拉开。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目前,一个投资3.5亿元、年产5000吨的汉麻生产线已经在云南建立起来并投产运行。光明的产业化前景鼓励着张建春和每一个从事科研及生产工作的“汉麻人”,一个跨云南、安徽、山西、内蒙古、新疆、黑龙江六省、投资40多亿元、一年的工业产值可达到120亿元以上的汉麻产业基地的建设计划已经启动,成型后将可以提供10万农民、2万工人的就业岗位。

    现在,汉麻产品已经开始大规模供应部队,同时将逐步推向欧、美、日市场和中国高端市场,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雅戈尔集团目前在国内开了近50家汉麻生活馆,并将汉麻推向世界。

缔结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2010年6月,国家科技部等六部委批准由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牵头组建“高值特种生物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张建春任理事长。旨在通过联盟运作,加强产学研结合,实现汉麻创新成果的快速产业化,在推动汉麻产品民用范围不断扩大的同时,拓展其在军队军需装备上的应用,促进汉麻产业形成军民融合式发展模式。

    此番建立军民结合的产业联盟,在军队尚属首次。张建春团队积极发挥协调作用,融合军地资源,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运用市场机制集聚创新资源,探索出一条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新道路。

    对张建春团队的新型汉麻材料,中意“亲善大使”意中基金会主席切萨雷·罗米蒂大加赞赏,他说:“我要做第二个马可波罗,把中国的汉麻推向意大利,推向欧洲,推向全世界。”2010年7月13日,由切萨雷·罗米蒂牵头,意中基金会与军用汉麻材料研究中心签署合作建立“中意新材料研究中心”意向协议。“中意新材料研究中心”旨在将新型汉麻材料技术推广应用于意大利高档时装、纺织、鞋靴及其他工业领域,同时将意大利研究开发的先进技术推广应用于中国企业。

    罗米蒂说:“中意新材料研发中心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可以把中国的技术与意大利的工业优势结合起来。”张建春的目的也很明确,意大利以设计能力闻名世界,通过与意大利的合作可以把汉麻推向欧洲的高端市场。

    2010年10月初,张建春率领汉麻代表团访问意大利。此次出访,张建春有两个目的,一方面是率领汉麻代表团出访,另一方面参加意大利中国文化年开幕式。

    罗马的两天行程之后,张建春来到世界时尚之都米兰,在米兰举行了中国汉麻科技报告会,意大利大学、研究院所和企业代表共几百人参加。很多意大利企业对中国在汉麻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感到震惊,并对利用汉麻新材料开发新产品表现出浓厚兴趣。同时,在米兰专设的汉麻的科技展厅和汉麻生活展厅中,当军用雨衣、体能训练服、民用衬衣、袜子、毛巾、床单、布料等50余种汉麻产品呈现在意大利人面前时,米兰沸腾了,中国汉麻轰动了米兰。

    出访期间,汉麻代表团先后拜会了意大利教育与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司长、新任意大利驻华大使、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中国驻米兰总领事和商务参赞等,考察了意大利最大的过滤器生产企业UFI公司、快艇生产企业FB DESIGN公司和6家纺织企业,与多家著名服装品牌公司进行了洽谈,就利用中国汉麻新材料和意大利知名品牌合作开发新产品、开拓高端市场等事宜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中国汉麻代表团提出的将汉麻产品定位于高端市场、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形式进行开发的想法,得到了意大利同行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的赞许。他们一致认为,一个新兴产业要健康发展,就必须形成联盟,恶性竞争无异于自杀。

意大利国家教育和科技部官员表示,将积极推荐意大利优秀企业与中方合作,争取把这个项目变成中意两国合作的典范,并且争取欧盟对这个合作项目的支持。

    给保时捷汽车配备汽油过滤器的UFI公司表示,希望能利用汉麻无纺布和活性炭开发高效能过滤器;快艇生产企业FB DESIGN公司有意采用汉麻纤维开发可应用于快艇外壳和仪表盘的高性能复合材料。纺织企业NOVARA FILATI公司等希望中方能够尽快提供汉麻纤维和纱线,以便为意大利高档服装品牌研发新款面料。

    中国的汉麻产业,将通过技术和产品走向欧洲,走向世界。


(中国纺织报)(E05)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0412.jpg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
sy.jpg
趣看文物|“纹”见少
sy.jpg
华夏衣冠,跨越千年!
sy1.jpg
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
sy.jpg
“数”说纺织:2023年
图区.jpg
CTEI祝纺织同仁新春快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