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最新 > 正文 
 
  云锦“非遗复兴”项目开展驻地创作
2016-09-27
分享至:

  当作为我国四大名锦之首和元、明、清三朝皇家御用品贡品的云锦遇到金发碧眼的国外设计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当国际著名平面设计师携手南京织造女工,会织造出怎样创意无限的云锦作品?这些疑问的答案随着荷兰托尼克工作室创始人托马斯的到来,被一一解开。日前,作为2016年度“非遗复兴”设计师驻地计划的主要项目,托马斯受邀来到江苏南京,围绕云锦进行为期10天的驻地创作,为云锦工艺的国际传播和传承创新探寻新出路。

  名锦遭遇知名度不高等瓶颈

  云锦是南京传统的提花丝织工艺品,是南京工艺“三宝”之首。南京云锦配色多达18种,运用“色晕”层层推出主花,富丽典雅、质地坚实、花纹浑厚优美、色彩浓艳庄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由于用料考究,织工精细,图案色彩典雅富丽,宛若天上彩云般的瑰丽,故称“云锦”。而现代只有南京生产,常称为“南京云锦”。南京云锦至今已有1580年历史,与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锦”。

  南京云锦织造工艺独特,用老式的提花木机织造,必须由提花工和织造工两人配合完成,1天只能生产5厘米~6厘米,这种独特的工艺织锦目前仍无法用机器替代。云锦的主要特点是逐花异色,即从云锦的不同角度看到绣品上的花卉色彩是不同的。云锦生产工艺过程极其繁杂,工序极多,每道工序的工艺都有很多谜一样的诀窍。其工序主要由纹样设计、挑花结本、造机、原料准备和织造五部分组成。

  云锦区别于其他类别的锦缎,除了表现在图案花纹、色彩装饰方面的特色以外,最大的不同点就是云锦大量用金(捻金、缕金和缕银及银线)。云锦的主要品种包括“妆花”、“织金”、“库锦”、“库缎”四大品类。

  近年来,尽管南京云锦研究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南京云锦传习基地等云锦研究机构加大了对云锦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度挖掘、整理、保护,但云锦产业仍存在实用性不强、市场知名度不高、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传承后继乏人等问题。据了解,现在全国真正懂云锦技术的专业人士不过50人,历史上曾出现过的部分技艺和云锦品种,如明代《天水冰山录》中记载的妆花绢、妆花绫等名贵品种的织造方法现已失传。这些问题困扰着我国云锦产业的发展。

  设计应体现大众需求和时代文化

  9月11日,托马斯带领的荷兰托尼克设计团队对南京的云锦工艺进行驻地创作,在宜贡坊云锦织造机房建立临时工作室。托马斯与云锦传承人、织造设计师、技术人员共同探讨云锦工艺中“匠心”与“技艺”之间的潜在关系,研究如何为云锦注入新的设计图形与理念,让云锦工艺无论从色彩搭配、图形设计还是实用性、生活化上都能有所提升。

  与云锦结缘,源于两年前在南京云锦博物院参观时与云锦的一次近距离接触,用托马斯自己的话说,“当时有种恋爱的感觉”。但对于这门古老的艺术,托马斯也存有疑虑:为何织造南京云锦的织工以女工见多,而云锦大师却罕有女性?在他看来,相较苏绣而言,南京云锦作为高贵珍稀的宫廷面料,在生活化应用中存在着明显的断层。

  “云锦等一批南京非遗工艺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就在于其传统工艺本身的文化,我们能参与其设计创新,真是非常难得的机会。”托马斯说,云锦最初是皇族专用,图案设计围绕皇家需求。现在云锦面对的是普通消费者,时代也不同了,应在图案、用途等设计上体现普通人的需求和时代文化元素,这是他和团队参与驻地计划想实现的目标。

  深入挖掘织工创意“金点子”

  “一个好的设计,不仅仅依赖设计师一个人的智慧,而应该有更人性化的可能,如将织工们的故事注入云锦图样设计中,并让她们参与到设计过程中来。”托马斯借着此次驻地机会,与云锦女工一起工作、一起生活、一起创作,进行深度交流研讨,探索一种传统工艺全新的传承创新模式。“我要着重发掘她们名字的故事、工作的故事,以及生产过程的故事。”托马斯说。

  在驻地期间,托马斯带着两位女织工走出织房,走进明孝陵云锦博物馆、江宁织造府、南京云锦研究所,观赏上海世博会展出云锦织品及其他云锦织品精品,系统了解云锦的历史、文化、织造工艺。每到织品展区,托马斯都会了解两位云锦织工对云锦织品的喜好,详细询问如果让她们参与,会如何设计。这对习惯了千篇一律工作流程的织工来说,创意、设计这些词离她们更近了。

  在托马斯看来,云锦织造工艺流程分工太过明确,设计的只管设计,织造的单管织造。每天与云锦织造亲密接触的织工,最有可能想出极具创意的“金点子”。“云锦要想走得更远,更有生命力,被更多人喜爱、接受和使用,必须在图案、用途设计上创出更符合现代人消费需求的新意,而这种新意要能在织造上实现,织工们的创意和建议不可忽视。”托马斯说。

  在与云锦织工的接触中,托马斯得知,织工黄巧云的女儿婚期将近,于是,托马斯希望利用这个机会,用云锦做出一件融合中外文化的嫁衣送给黄巧云的女儿。在嫁衣的颜色选择上,托马斯和黄巧云有不同的观点,两人在一起探讨后,黄巧云说服了托马斯,将嫁衣做成红色。而托马斯也在嫁衣的云朵图案中融入了荷兰风车的造型,使中外文化得到了完美融合。托马斯希望融合了中外元素的云锦能够受到更多人的喜欢。

  传统非遗工艺的传承,最应该发扬光大的是工匠创意和坚守,这是这次驻地计划中托马斯和织造厂员工们找到的一个共识点。

  

  (中国纺织报)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360.jpg
时尚赋能,瑶海蝶变—
0412.jpg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
sy.jpg
趣看文物|“纹”见少
sy.jpg
华夏衣冠,跨越千年!
sy1.jpg
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
sy.jpg
“数”说纺织:2023年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