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最新 > 正文 
 
  成都老官山汉墓 四部蜀锦提花机模型填补世界纺织史空白
2018-10-23
分享至:

成都老官山汉墓 四部蜀锦提花机模型填补世界纺织史空白

老官山汉墓蜀锦提花机

 

  2012年7月,成都北郊天回镇老官山,地铁三号线正在施工,突然现场一片沸腾,一座墓葬被发现。长达一年的抢救性发掘,这里共清理西汉时期土坑木椁墓4座,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

  发掘的文物中,人体经穴髹漆人像是已知迄今我国发现最早、最完整的经穴人体医学模型,920支医简部分证实为失传的中医扁鹊学派经典书籍,四部织机模型与伴出的十余件彩绘木俑再现了汉代蜀锦纺织工场。成都老官山汉墓获选为2013年中国考古六大发现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用“填补空白,改写历史”八个字评价老官山汉墓的发掘。

  四部蜀锦提花机模型填补世界纺织史空白

  老官山汉墓2号墓地出土的四部蜀锦提花机模型,是我国首次出土斜织机实物模型,也是现存的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织机模型,填补了世界纺织史空白。

  四川古称“蜀”、“蜀国”和“蚕丛之国”,这里桑蚕丝绸业起源最早,是中国丝绸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蜀锦兴于春秋战国而盛于汉唐,是一种具有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的多彩织锦,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

  2012年之前,蜀地纺织业之发达都只见诸文献,从未得到实物佐证。老官山汉墓四部泡在水中的竹木质地织机模型则力证了这一点。成都博物馆馆长王毅说,“汉代提花织机的发现,让这些跨越2000年的文物,填补了中国乃至世界纺织史上的史料缺憾,也印证了成都就是历史上丝绸之路的南起点。”

  这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完整的西汉时期织机模型。此后3年,研究人员修复了织机模型,丝织如何成锦终于得到了解答,2000多年前的先进织锦技术重现人间,例证了蜀锦的存在和“锦官城”称号来历。

  老官山汉墓医简部分为扁鹊派医书

  老官山三号墓地出土的920支竹简,共约两万字。按理说成都为冲击平原,五六米的土层下全是卵石层,对有机物的保存非常不利。

  老官山汉墓出土的这批竹简是四川地区第一次通过考古出土的竹简。它们为什么能够保存下来?原来,老官山这个地方是一个高地,下面的地层是岩石而非卵石层,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墓葬。

  医简刚出土时十分凌乱,考古人员按照竹简长度、摆放位置、叠压次序和简文内容,清理关系后,整理出9部医书。9部医书除《五色脉诊》一部之外,皆无书名,经初步整理暂定名为《敝昔医论》《脉死侯》《六十病方》等。此外,还有184支医简(含残简)组成的《医马书》。

  学者们持续研究发现,医简被进一步确认部分是扁鹊医书,还发现了酒在古药方中的特色用法:直接用酒服药,用酒煮药,更有甚者,用酒和其他食物煎煮后,取汤汁服药。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历史文献研究员和中浚发表的研究成果中指出,在《六十病方》中,药物组成比较精简,其中酒的用法颇有特色。研究论文称,在《六十病方》中酒的使用率非常高,涉及34方,以内服制剂为主。

  漆木人揭开经脉针灸理论意义重大

  3号墓地出土的完整人体经穴髹漆人像,应是迄今我国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经穴人体医学模型。经穴髹漆人像为男性身,棕色漆面,有14厘米高,双手垂直而下,两手掌翻向正前方。在灯光的照耀下,漆木人身上的一道道交错线条清晰可见。

  它身上有22条红线、29条白线,用以标识经脉,与任脉、带脉和《灵枢经脉》记载的十二经脉分布相似。漆木人共有117个清晰可见的穴位点,一些部位还标有“心”、“肺”、“肾”、“盆”等文字。

  老官山汉墓考古现场负责人谢涛认为,“经穴漆木人与大量医学典籍一同出土,说明这些遗物可能是墓主生前行医、教学所用,这也证明在西汉早期我国的中医针灸学已经形成了较完备的理论体系,为揭开中华医学经脉针灸理论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封面新闻)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0412.jpg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
sy.jpg
趣看文物|“纹”见少
sy.jpg
华夏衣冠,跨越千年!
sy1.jpg
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
sy.jpg
“数”说纺织:2023年
图区.jpg
CTEI祝纺织同仁新春快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