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第一季度,风光不再的纺织业,转移销售市场和转变生产品种开启了艰难的破冰之路。 很难有人想得到,一向有“金三银四红五月”之说的纺织服装业,今年竟然风光不再。 “清明节前做完手上的这点订单,就回老家休假去了,估计得几个月后才能回来复工。”做服装加工十几年的张凯对记者说道,受疫情的影响,今年各个行业都将度日如年,纺织业也不会例外,现在面对的不仅是没有新订单,还有退单潮的到来,给企业的运营雪上加霜。 据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金额452.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7.7%,其中,纺织品出口226.9亿美元,同比下降14.6%;服装出口225.7亿美元,同比下降20.6%。 等不了的黄金期 “服装行业具有很强的季节性,疫情给纺织服装行业带来的影响相当大,而且是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张凯说,国外疫情的暴发,导致货运减少甚至停运,货物运出去的时间延长。等到货物过去了,已经过了销售的黄金期。 现金流受到影响,“货物出不去,订单减少,导致货款到位比较慢,会对公司现金流产生影响,进而传导到上游企业”。 2001年,张凯从部队退伍后,进入一家服装厂上班,勤奋、聪明的他很快就掌握了相关技能,与国外的经销商也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在2004年便“另起炉灶”,抓住了几次机遇,这十几年来服装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工厂也几度扩张,不但在广州白马服装批发城有办公室,还在白云区、佛山里水设有工厂,服装出口遍及全世界。 在服装行业辛苦耕耘了近二十年的张凯,在面对此次前所未有的疫情打击时,也显得有些束手无策。“我们工厂生产出来的服装很大一部分都是出口到非洲各国,但现在疫情在非洲扩散,哪里还能有销量?加上现在出口政策的约束,外销的路子几乎走不通了。”张凯对未来工厂的经营很悲观。 服装行业的季节性很明显,春夏秋东各个季节的衣服都有比较明显的变化,按照服装业的生产周期,目前大部分企业已完成了春夏装的生产。而2、3月线下零售业受疫情影响几乎停摆,造成大量货品滞销。根据目前的疫情发展状况,今年国内服装企业几乎都要面临上半年收入低、下半年货又不够卖的混乱情况。 3月上旬开始,欧美大批服装店停止对外营业,几乎所有服装公司、以服饰为主的百货公司、服装电商公司的股价都遭遇腰斩,大量公司的股价跌破净资产。全球疫情防控对市场总需求的冲击已产生,刚刚从国内延迟复产复工的第一波压力中走出的中国外贸企业,又迎来第二波压力,厂房租金和税费要付,工人工资要付,不少工人面临失业,企业面临倒闭。 联合国贸易研究机构表示,2月份中国汽车、手机等关键零部件出口预计缩减2%,可能已经造成其他国家或行业损失500亿美元。在该报告分析的13个产业中,纺织服装产业将因此损失超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4亿元)。具体来看,这一产业中受影响最大的是欧盟,损失达5.38亿美元。制造业集中的越南和土耳其紧随其后,接着是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美国的纺织服装产业则损失了8000万美元。联合国贸发会议国际经济学家Alessandro Nicita表示,之所以欧盟的纺织服装产业受到很大影响,是因为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等欧盟成员国与中国供应商一直保持着密切合作关系。 中国是纺织服装产业纱线、面料、拉链、纽扣和其他配件等中间产品的重要供应商。而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较上月大跌14.3个百分点至35.7%,创有统计以来最低。 业内相关人士表示,海外疫情目前扩散严重,且我国纺织服装主要出口国美国、欧盟及日本均受疫情波及,上述国家占我国服装出口比例60%左右,预计2020年纺织服装出口金额同比下降11%左右,其中一、二季度出口金额下滑20%~30%。 4月下旬,记者联系从事服装、包类生产的多位企业负责人,他们都表示目前处于休工或正准备休工状态。没有订单,没有原材料,工厂的运转不得不按下“暂停键”。 而国内几家知名服装品牌因为疫情门店数量也在大幅缩水。深圳服装品牌影儿目前在全国有1300多家实体店,其半数已暂停营业(其余半数营收不乐观);上海服装品牌Lulualways我爱露露目前在全国有超250家门店,自1月疫情暴发后,线下几乎没有收入;百丽2月份业绩下滑80%;截至2月5日,茵曼的营业店铺仅剩50余家,约占全国店铺的10%。Levi’s 近期关闭了中国市场半数门店,预计占集团收入的3%,这将为集团短期增长目标造成负面影响;Nike宣布将暂时关闭中国约半数门店,剩余店面将缩短营业时间…… 事实上,服装企业大部分停产,受影响的不仅仅是这些工厂,还有上下游的供应链企业,涉及数以百万计的生产工人。 “2020年估计是很难做了,能不能熬过这一年还得另说。”张凯一脸迷茫。 无奈之举:转战生产口罩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少纺织生产企业纷纷转战生产口罩。 早在元宵节后,一位在汕头做内衣生产的企业老板便告诉记者,他们要生产口罩了。“很多人临时购买几台机器都能拉起两条口罩生产线,做汽车的都做口罩了,我们做纺织的,相比之下,更有条件,为什么不做呢?”该内衣老板说,如今口罩是供不应求,只要生产出来了,就不会有库存。 也正因为口罩是全球急需品,利润可观,因此,口罩生产企业一夜之间疯狂四起。中小型服装加工厂转型生产口罩有天然优势,现有设备与口罩加工的设备有很多相同的地方,生产线也大体一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中小型服装加工企业转型之后以生产民用口罩为主,在满足自身工厂员工自用之后,将多余产能提供给上下游供应商、经销商等。转产口罩的工厂要经过操作的改造:扒掉原有生产线改造成口罩生产车间;生产环境要将车间做无尘改造。可以看出,其实对于一个小型的服装加工厂来说,这种改造的程度并不算大。 对于新建生产线的口罩厂来说,他们的平面口罩生产线设备也从年前的20多万涨到七八十万甚至逾百万一条,高涨的生产设备增大了投资者的风险。而对于这些改装的服装生产企业,他们最大的风险却是原材料数十倍的增长价格。在转产的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原料问题,尤其是熔喷布。4月25日,记者从相关内部人士处获悉,口罩的核心材料熔喷布从平时的2万元/吨,上涨到60万元以上/吨,而且还得受相关部门管控。 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尽管中国的口罩产量明显上升,目前缺口仍较大。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表示,中国二、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总计5.3亿人,若全面复工,每人每天一只则每天需要供应口罩5.3亿只,极端情况下,仅“二产+医疗工作人员+交通运输业复工”,每天也需要2.38亿只。另外由于全球疫情持续发展,而中国作为口罩生产大国,未来口罩生产时间线将会继续拉长。再加上受疫情影响,服装滞销、市场萎靡,未来比较长时间,口罩市场需求还是比较高的,所以这些快速入局口罩生产的服装企业会有比较好的发展,是疫情期间过渡的比较明智的选择。 进入四月份以来,国内口罩需求趋于平衡,不再是“一罩难求”,现在大部分口罩生产都是为了出口,然而,国际各地的认证标准各不相同、资质认证周期长,诸多因素决定这些新起的口罩生产厂家未来的路也不一定好走。 无论是张凯还是前述汕头内衣老板,他们都表示,服装企业转战口罩生产,实际都是为了延续企业生命的无奈之举。 企业的自救之路 4月下旬,广州中大布匹市场周边有工人陆续返乡。“开不了工,没有收入,要交房租,而广州现在还是疫区,不如回老家安心一点。”中大纺织商圈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服装面辅料市场,周边城中村聚集着数十万以服装产业为生的全国各地外来人员,他们刚从老家来到广州复工还不到一个月,便又开始打道回府。 3月18日,陈鸿华接到本地一家规模较大的纺织出口企业的老板的电话,对方希望他能尽快出一份出口企业调研报告提交给当地政府。陈鸿华是浙江一个区域性家纺协会的秘书长,接到电话后,他在短短几天内对会员企业进行了集中式调研。 调研结果并不乐观。在其会员企业中,有一半企业半数以上订单被取消;20%的企业被取消订单占比在20%—50%之间,40%的企业订单被延期。一边是大量订单被取消或延迟,一边是新订单几乎为零。陈鸿华告诉记者,家纺企业主要通过国际性展览会获取客户订单。而如今这一渠道被疫情暂时阻断。2020年上半年所有家纺行业国际性展览会,都无法按计划进行。 有纺织行业内人士建议企业自救之路:一是转移销售市场,二是转变生产品种。 出口是国内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现在看来,“出口”这一驾马车难以为继了,转内销是大多数企业保命的有效途径之一。2020年春节后的县长直播带货,抖音直播销售带来的巨大流量和销售额,让很多人看到新的希望。 直播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其实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面料买卖属于大宗交易,需要体验、需要大额支付、需要办理繁多的手续,线上不能完全实现闭环交易,至少目前是这样的。”某业内人士分析,“我们只把直播当成一种品牌宣传的手段,作为一种辅助方式存在。”面料企业把直播当作唯一的救命稻草,显然并不现实。 如果只是按照外贸订单的方式生产品种,产品并不一定符合国内的审美。因此,就需要重新设计、打样,生产出符合国人要求的产品。外贸转内销,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绍兴希源纺织品有限公司主营各类化纤面料,客户遍布世界各地,公司90%的产品销量来自于外贸订单。该企业负责人表示,在当下的形势下,很多人自然会想到“出口转内销”,这自然是不错的。但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外贸产品并不一定符合国内的审美,价格可能也不为国内消费者所接受。还有,内销市场的“游戏规则”与外贸市场差别很大。“在传统外贸中,企业只要按照合同履约,就能顺利推进。而内贸就要复杂得多,包括产品线规划、渠道开发、品牌打造、销售团队建设等,而且,企业做内贸还要承担库存风险。” “作为一个长期以出口非洲为主的外销企业来说,要在产品上来一个巨大的转变,也不是一两天能就做到的,这需要对市场需求的充分了解、设计师及工人对国内服饰市场的了解,一款成熟的产品出来需要几个月,而目前是火烧眉毛了。”在张凯看来,即使是从外销转内销,排除企业自身的难处之外,疫情的影响令大部分国民的收入下降,购买能力也将受影响。“最怕的是国民没有购买能力。” 除了转型拓市场外,更多企业选择主动收缩产能,减少开支的同时稳定工人队伍。众多浙江纺织企业表现出极强的求生欲,充分展现了浙江民营经济的活力和韧性。动态调整产能,成为企业疫情下求生的首要法则。浙江柯桥是我国纺织业发达地区,根据市场需求迅速转型的纺织企业在柯桥并不少。“眼下企业遇到了困难,但是每家企业都在想办法。”柯桥区经信局党组成员王好告诉记者,有些外向型企业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增加通用性强的纺织产品生产比例,因为这样的产品在疫情过后不愁销路。 (来源:中国小康网)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