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际 > 最新 > 正文 
 
  警惕美元重新走强引发的风险
2009-12-31
分享至:

  ●数据显示,我国流动性供给显著高于美国,这表明人民币未来将出现流动性过剩,从而导致人民币资产资本上涨概率大于美国,同时也说明预期人民币价值风险高于美元。从这一市场角度分析,人民币不应该升值而应该贬值才合乎逻辑

  ●未来世界市场经济风险,恐怕不再是经济衰退或者各国央行宽松货币政策退出,而是美元重新走强的风险,其涉及1.4万亿到2万亿美元套利交易平仓潮,这可能导致全球货币市场、大宗商品市场和新兴市场发生剧烈震荡

  12月9日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致信国会领袖称,决定将去年国会10月份通过总额7870亿美元的“问题资产救助计划”期限延长至2010年10月3日。而12月17日美联储议息会议美元继续维持0至0.25%低利率水平,只要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存在,弱势美元政策还要延续。

  美元继续实行唱多做空政策

  然而,这与11月4日美联储议息会议上重申承诺的支持强势美元是背离的。从今年3月起美元就一路下滑,目前已贬值13%,倘若从2000年至今,美元对一揽子货币总计跌幅已高达40%多。但是强势美元口号是14年前克林顿政府时代的财长提出的,该政策一直沿用到布什政府和当今的奥巴马政府,从中不难看出美元仍然继续唱多做空。

  美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延续,货币不断扩张结果就是贬值,美元下跌导致美国对其他国家负债大幅度缩水,从而减轻自己债务负担赖掉许多债务。截至目前,美国国债规模约为12万亿美元,债务总量约为55万亿美元,如此巨额负债将威胁美国政府再融资信用能力,当国债卖不出去,可通过弱势美元不但减轻债务负担,还可增加出口,增加就业和减少贸易逆差,有助于美国经济增长。泛滥的美元由此造成日元、欧元等具备硬通货特征的货币,跟随美元轮番贬值,最终这些经济体货币等于谁都没有贬值,而没有硬通货发行权的发展中国家则成为最后牺牲品。

  人民币升值风险高于美元

  今年1至11月份,我国对外贸易累计进口总值1964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7.5%。此外,三季度外汇储备增加1410亿美元,而当季度外贸顺差和利用外资累计量仅为600亿美元左右,那么还有约800亿美元无法解释清楚。通常外汇储备减去外贸和外商投资差额,可以称之为无法解释清楚的热钱。也就是说当前至少有千亿美元无贸易无投资背景热钱涌入了我国,大量投机资本入境套利动机,主要包括套取人民币与美元之间利差,套取人民币升值收益,以及资本价格的溢价。

  通过上述数据,不难发现我国流动性供给显著高于美国,这表明人民币未来将出现流动性过剩,从而导致人民币资产资本上涨概率大于美国。在汇率衍生产品市场上,人民币5年期货币掉期利差为79.52基点,显然高于美元,说明预期人民币价值风险高于美元。从这一市场角度分析观察看,人民币不应该升值而应该贬值才合乎逻辑。

  美元再度转强 我国经济或难免受冲击

  弱势美元政策已在金融危机时期帮助美国有效规避了系统风险,美国经济复苏迹象渐行渐近,强势美元势必压低所有大宗商品价格。随着美国明年下半年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结束,美元趋强利率上升资金回流推动美元指数向上,对新兴发展中国家可能会陷入货币政策两难境地。所以,未来世界市场经济风险,恐怕不再是经济衰退或者各国央行宽松货币政策退出,而是美元重新再度走强的风险。其涉及1.4万亿到2万亿美元套利交易平仓潮意味着美元大量回流,可能导致全球货币市场、大宗商品市场和新兴市场发生剧烈震荡。

  据美国高盛11月30日发布的报告,其预计美国银行业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信贷损失总额在2.1至2.6万亿美元。处理的妥善与否,直接影响全球经济金融运行格局。如处理得当,美国经济趋强,作为世界耐用品出口最大的我国,出口贸易和FDI恢复和提升。而外汇占款再次成为流动性泛滥根源,预计明后年人民币广义货币(M2)仍然保持在年平均20%左右增长水平,则2010年外汇占款将新增量大约为2.53万亿元,外汇占款上升引发人民币被动投放规模继续扩大,对我国金融市场能否健康稳定运行又增加了新的难度与风险。倘若美国未能有效处理或再度释放转嫁“有毒资产”风险,不排除世界经济金融市场再次引发危机发生的可能性,由此我国经济难免又一次面临外部危机的冲击。

(新浪财经)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0412.jpg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
sy.jpg
趣看文物|“纹”见少
sy.jpg
华夏衣冠,跨越千年!
sy1.jpg
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
sy.jpg
“数”说纺织:2023年
图区.jpg
CTEI祝纺织同仁新春快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