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常纺院服装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2011-08-16
分享至:

     常州地处长三角的中心地带,纺织业的转型升级也促进了纺织院校探索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教学方法。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以“项目课程为主导”的专业改革与教学管理,通过“产品化项目课程”的实施,使学生的设计创意与工艺技能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显著提高。

常纺院服装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一个项目从设计开始到制版、工艺、缝纫,最后到成衣,完全由学生亲自完成。

    从服装设计课程到女装设计课程、男装设计课程的转变,一字之差反映了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理念上的根本转变。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依托行业、企业,共同开发以工作过程体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推进了以“项目课程为主导”的专业改革与教学管理,构建了以女装设计与工艺等五个项目课程体系。该项成果获得了“纺织之光” 2010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融合+项目+市场 一个项目贯穿所有课程

    服装设计专业开设于1984年,那个年代,常州周边的服装企业大多以贴牌加工为主。进入新世纪以来,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企业的品牌意识逐渐增强,产品开始细分了,有的开始做自己的品牌,有的专做女装。从2001年开始,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也升格为大专。站在新的平台上,面临新的产业环境,学校如何发展?“只有改革一条路,只能成功,不能失败。”院长冯国平在全院大会上提出这样的要求。

    常州有许多职业学校,基本是偏重于服装加工制造环节。“我们是靠艺术起家的,这是我们的优势,我们要把服装和艺术结合起来,发挥自己的优势,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

    服装系主任曾红带领教师们到全国各地高职院校取经,结合自身的情况,提出了“项目化课程教学”的新思路,并采用“融合+项目+市场”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融合”指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融合,艺术创新与生产技术的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融合,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融合。

    “项目”指根据服装企业工作过程,将专业教学内容分解成6个项目,项目教学的内容部分来自于企业,部分来自于模拟仿真,通过项目引领教学过程,并按照项目进行教学管理和考核。

    “市场”指按照“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的原则,服装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来自于市场,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依据于市场,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返哺于市场,学生就业与创业能适应市场需求。实现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规格的无缝对接,做到人才培养“源于企业,用于企业”,使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都得益。

    思路明确了,教学方案也随之调整。一般学校的项目化教学采用的多是一门课程一个项目的做法。而在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一个项目贯穿于所有专业课程中。原来的服装设计课程细分为女装设计课程、男装设计课程、童装设计课程。“以前服装设计课程完成后,到下面的工艺课并不是前道设计的服装。”曾红说,设计与制版、工艺完全脱节,学生的成果就是交个效果图,基本是纸上谈兵。而现在不同了,一个项目从设计开始到制版、工艺、缝纫,最后到成衣,完全是学生亲自去完成。“一个项目下来需要100多个学时。”

    教学内容企业化 学生能力复合化

    在谈到构建项目化课程体系的好处时,曾红介绍说,这样使课程内容“企业化”,教学过程“生产化”,使学生能力培养复合化。

    教学内容“企业化”就是根据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整合、序化工作中的任务为项目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内容的设置始终围绕服装企业工作内容而展开,使教学置于职业岗位工作情境中,既体现理论学习的适用性,又体现工作岗位的针对性。

    项目化课程的实施以企业工作任务为教学载体,将知识与技能融合,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融合,以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作为实践教学的核心,实现教学过程的“生产化”。

    项目化课程教学还把更多的目光瞄向了品牌运作。教学中专门安排课时模拟企业品牌服装的运营过程,教师以任务导入、组织市场调研、互动研讨、设计制作、教学点评等完善提高学生的实际运作能力,使教、学、做一体化。教师还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有:项目驱动、任务引领、案例分析、研究讨论等方法,并通过技能鉴定考试、技能大赛、校企合作产品开发等途径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能力。

    校内外实训基地 专注提高岗位能力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常州高职园区,紧靠行业,联合企业,整合校内资源,建设了集教学、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和生产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包括服装技术中心、服装CAD中心、艺术与服装实训基地等。近年来学院投入巨资购置专业实训设备,为基地配备了在行业中占有主流和领先地位的多种服装CAD软件、自动化裁床等设施。学院还完善了服装创意、立体裁剪、服装制版等实境工作室,有效地扩大了师生提高专业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活动空间,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学院还多层次、多渠道开发校外实习基地。通过与江苏老三集团等多家纺织服装企业合作,建立了能满足学生顶岗实习要求的紧密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以预就业为目标,根据校企需要定期接纳服装专业学生进行教学实训、实习活动。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的项目化教学改革有力地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该项成果已经在2008级、2009级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全面实施和应用,通过“产品化项目课程”的实施,学生的设计创意与工艺技能得到了进一步的融合与提升。2009年以来,服装设计定制高级工通过率达到96.7%,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显著提高。

(纺织服装周刊 记者 郝杰 文/摄)
(E01)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0412.jpg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
sy.jpg
趣看文物|“纹”见少
sy.jpg
华夏衣冠,跨越千年!
sy1.jpg
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
sy.jpg
“数”说纺织:2023年
图区.jpg
CTEI祝纺织同仁新春快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