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档商务男装领域已成为假洋品牌的集中地。
被定义为假洋品牌的那些起着华丽外国名字,假装成国际大牌,却彻底“土生土长”的国内品牌,最近日子不算怎么好过。 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化装”成国际大牌迎合国内消费者的“崇洋”需求,正被更多的人识破。在纯正国际大牌及一线本土品牌的“崛起”下,他们逐渐失去了“假冒”的根基。 至少,在一线市场,他们已经没有多少发展空间了。 退出一线市场 来自国际时尚最先传递的一线城市及东南沿海发达城市的信息表明,频繁接触国际时尚的当地消费者已经知道穿哪个品牌更能代表身份。 浙江汉帛服饰营销公司旗下几个品牌的营销负责人邓韬观察到了这种变化,在杭州,他发现假洋品牌正在退出,至少在主流商场中,以前总是大规模突然出现,然后又大规模消失的“国外”品牌不见了。代之以稳定经营,大家耳熟能详的国内国际品牌。 “比如杭州的武林银泰商场,根据我的跟踪观察,近年来,该商场的品牌结构已出现大量调整,被我们称之为‘假洋品牌’的那些期望被消费者‘误认’为国际大牌的国内品牌,大约减少了30%。”邓韬表示,“这在杭州不算个案,杭州的市场意识比较超前,几乎所有的主流商场为假洋品牌提供的发展空间都在减少。” 在北京,同样的情况也于最近几年上演,在任何一家主要商业区的商场,及重要商业街上,活跃的品牌都是拥有长达十年发展历史的品牌,那些只标英文字母的品牌大多是人们所了解的纯正国际大牌,另一些则是国内品牌的营销噱头,他们期待“洋名字”能带来更大的市场认同,但他们并不打算以“国外血统”欺骗消费者。 只有少数的“假洋品牌”剩了下来,他们仍计划蒙蔽消费者。 “总体来看,假洋品牌的市场分布和前些年有变化。在一些竞争激烈的商场里,以及一类城市主流商场里,这些牌子正在慢慢退出。当地消费者的品牌意识增强,使其失去了市场。”邓韬表示,“但二、三类市场则不同,二三类城市及二三流商场目前仍然还是这些牌子的主要市场,这是因为二三流的商场招商能力弱,需要靠一些假洋牌子撑场,当地消费市场也依然存在被假洋品牌‘蒙蔽’的空间。据我个人的测算,假洋品牌在二三线商场的比重占总量的25%-30%左右,不过,近年来应该是没有增加了。” “坚守”商务男装阵地 “愚蠢”的消费者正变得聪明,使得假洋品牌不得不在一线城市,或主流商场中选择退出。 但仍有一些顽强地留了下来。 比如在杭州武林银泰商场中,一些假洋品牌仍保持了一定的生命力。 “不是所有的假洋品牌都在主流商场中被迫离场,还是拿杭州武林银泰商场为例,该商场内仍有企图蒙蔽消费者的假洋品牌,而且集中在商务男装这个服装品类中。”邓韬表示,“其余的服装品类,如女装和童装几乎没有假洋品牌了,运动装虽然还有几个福建的伪国际大牌,不过大多数人都能轻易识别。” 在邓韬看来,之所以商务男装会成为假洋品牌的聚集地,即便是在消费意识超前的一线城市都能顽强生存,完全是商务男装本身的特性决定的。“这个首先是有历史成因的,最早的‘假冒’商机是广东和温州的一些服装商人在这个服装品类市场中发现的。同时,商务男装,尤其是中高档商务男装相对其他品类服装而言,更易于模仿,而且变化较小,售卖周期可以很长。还有就是商务男装消费者会更认几个熟知的品牌。这些都导致了假洋品牌集中于这个领域。” 北京庄胜崇光百货公司总经理向献红对本报记者分析了男人购物易受骗的现状。这构成了假洋品牌钟爱商务男装的又一重要基础。 “都说男性购买衣服时比较理性,其实,这是一种误读。” 向献红表示,“其实男性更容易上当,由于男性并不经常逛商场,因此,他对品牌信息的掌握是非常不全的,他在购买时不像女性那样自信,容易匆忙做出决定,看见一款满意的,心中没概念,无法比较,只能跟着导购的节奏走。而女性经常逛店,尽管不常买,但她购买的决定都是经过严格比较的,建立在对品牌信息非常了解的基础上,因此,她们做出决定时非常自信,不易上当。” 此外,由于女性服装属于潮流更替非常快的服装品类,假冒女装国际大牌往往难度非常大,假洋品牌缺乏足够实力跟进女装着衣时尚的变化速度,因此,他们往往做不出女装国际大牌的“外观”,也就难以蒙蔽消费者了。 二三线市场的“仿冒空间” 目前,在国内二三线市场中,仍存在许多“假洋品牌”。 造成这个局面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国内服装市场消费层次的巨大差异,在沿海消费者品牌意识觉醒时,内陆的消费者对品牌信息的掌握却仍相当有限。 “中国消费者对服装洋品牌比较喜爱,也比较喜欢欧洲的服装风格,但真正国际大牌的价格比较高且离二三线城市普通消费者较远,因此,出现一些假洋品牌刚好能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邓韬认为,“假洋品牌仍然活跃于二三线市场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需求。一是真正国际大牌和国内强势品牌还没有完全渗透进去,消费者的选择空间小。二是当地的消费能力总体上对假洋品牌的价格比较符合。”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解释了中国一线市场假洋品牌的减少,除了消费者鉴别能力提升的原因外,当地消费者购买力迅速提升,让其能够消费真正国际大牌也是假洋品牌减少的重要原因。 对于假洋品牌仍然活跃在国内二三线市场的现实,在市场层面,部分归功于假洋品牌的精准定位:比国际大牌更便宜,同时,也比在当地运营的国内中小品牌更时尚,更像国际大牌。 除此之外,影响中国服装产业发展的一些深层产业问题,也一定程度刺激了假洋品牌的“生长”。 邓韬表示:“我国的服装产业基础和传统较为匮乏。长袍、马褂、中山装这些中国元素离现实需求太远。在服装国际一体化的浪潮下,加上国内对知识产权的监管还存在盲区,这让假洋品牌获得了很好的成长土壤。” 眼下,国内假洋品牌生存的现状呈现出“萎缩”态势,在一线市场,从各大主流卖场来看,它似乎已开始了全面“退出”,而在二三线市场,影响依然巨大的假洋品牌却放慢了脚步。这表明,国内市场已逐渐成熟。 然而,滋生假洋品牌生长,同时也长期困扰中国服装业发展的不规范商业环境,普通居民受限制的购买力等因素仍未得到根本扭转,这事实上,也决定了假洋品牌仍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存在。
(服装时报/李华)
(E01)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