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服装 > 国内服装 > 正文 
 
  服装时报:识别假洋品牌
2010-06-11
分享至:

    鉴于国际品牌高昂的售价,假洋品牌成功依靠模仿以较低售价“满足”了国人的国际名牌需求,这在产业内被部分认为有一定合理性,因为它填补了一块市场空白。然而,对于许多消费者而言,尤其是不知情、受到误导的消费者而言,这事实上已经构成了“欺诈”。

      考虑到眼下,在国内二三类市场还有许多假洋品牌正在运营,有些品牌甚至以恶意欺骗的方式在运营。因此,识别他们,并避免上当尤为必要。

      长沙王小姐最近的一次上当经历或许能给我们带来启示,并有助于消费者避免受到假洋品牌的恶意欺骗。

意大利诱惑

      王小姐是在长沙当地有一定信誉保障的中高档商场受骗上当的。本想买一款价格在几百元左右的一般品牌手提包的王小姐由于受到导购的恶意欺骗,以及自身对品牌信息了解不够,最后,被她带回家的是一款价值千元以上,并迅速让其后悔的假洋品牌手提包。

      这款假洋品牌手提包最先吸引王小姐的是外形,很国际、很洋气。发现上当后,王小姐曾特意留意真正国际大牌手提包的最新款型,结果证实了这款假洋品牌手提包的“刻意”模仿。

      但在选购当时,王小姐非常喜欢。以至于尽管她对手提包的做工感觉很一般,却还是听信了导购天花乱坠般的说辞。

      “导购一直在介绍,这是意大利的知名品牌,质检很严格,质量肯定没问题。”王小姐表示,“而我当时看了下这个品牌的柜台装修,很国际化,也很时尚,我也确实非常喜欢这个外形。想想它的价格在其他品牌中算中等偏上,肯定比普通品牌的包高档,所以就相信了它是意大利牌子。”

      接近2000元的售价实际已超出了王小姐的购买预算,但虚荣心的作怪,让她不愿意错失与意大利产生联系的机会。

      这便是假洋品牌的生存空间,比国际大牌更便宜,符合了王小姐的购买力现状,但依然还能给予王小姐国际名牌的虚荣“遐想”。

“血统”调查很简单

      王小姐是在回家后开始理性地“对待”这个手提包的,由此,在缺少购买时那种虚荣心作用的情况下,她发现了问题,非常严重的质量问题,比如“针脚做工之差让人咋舌”等等。

      而在一系列质量问题展现在王小姐面前时,她也对手提包的意大利血统产生怀疑。于是,她开始调查。出人意料的是,几乎没花费多少时间,典型“山寨”国际品牌的结论便被得出。

  王小姐的调查流程大致如下。

      首先,王小姐专门搜索了这个品牌的官方网站,让她感到吃惊的是,这个品牌的域名竟然注册在中国,而且官网上没有任何意大利文介绍。很明显,意大利品牌是不可能没有意大利文介绍的。“整体感觉,品牌官网风格很中国,界面简洁,并标有‘italy brand’,但是,只有中英文可选。而且该页面标有‘沪ICP备××号’,一个据网站介绍有几十年历史的意大利品牌,进入中国才几年时间,然而,其××国际域名.com居然注册在上海。”

  接着,王小姐开始在网上查询这个品牌的英文介绍信息,查询结果让王小姐彻底失去了意大利名牌的幻想。网上没有任何英文的品牌介绍,唯一有的就是招商广告。“仔细观察了该品牌网站,页面华丽,内容空洞,英文内容是中文内容的简单翻译,其历史纯属吹牛,更多的是招商加盟联系方式。而联系方式里留下的邮箱,共三个,分别为@sina.com、@sohu.com、@163.com,意大利著名品牌的网站居然没有自己的网站邮箱。”

  仅仅通过对品牌官方网站的访问,王小姐就已经意识到自己的上当。“最好的情况是,这是个在意大利注册过的‘国内品牌’”。

  而事实上,区别恶意欺骗的假洋品牌与真正国际品牌,也并不需要复杂的调查,访问品牌网站或许就能直接得到答案。这是因为,假洋品牌出现本身就表明,其对品牌的建设,运营缺乏“兴趣”。它想要的是“借势”赚钱,而不是“百年老店”。

      因此,标榜意大利、法国血统的假洋品牌,往往为节省成本不会下多大力气塑造品牌文化,在其官网上,这会直接得到体现,比如,网站上或许会有英文版,但意大利文等语种就不一定会有,因为小语种版本的网站需要更大的投入。

      即便是号称英语国家的假洋品牌,其网站对品牌历史的描述也会很苍白,品牌介绍偏向说明文,英语单词简单并简短,缺乏层次感,更谈不上历史底蕴。因为,要做到像国际大牌的水准,需要更大的成本维护,以及充实的品牌历史。这些都是希望恶意欺骗销售的假洋品牌不愿意做,且没能力做的事情。 

      至于那些称没有官网的品牌,则完全没必要再理会,因为即便它是真的国际品牌,网络时代连网站都没能力做的品牌是不可能带给你“国际”体验的。

      王小姐购买手提包受骗,根本原因是她对品牌事先缺乏调查了解,购买决定完全是突然做出的,然而,这从侧面也反映了眼下国内商业环境的漏洞。

      按王小姐本人的话说,就是:“不要盲目相信大商场,也不要盲目相信洋品牌,重点要看质量。”

      在王小姐看来,在档次较高的商场里都有如此神似的山寨洋品牌,其他商场山寨品牌泛滥也就可想而知了。

(服装时报/伍 年)

(E01)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360.jpg
首届中国(渠县)户外
360.jpg
【专题报道】中国首届
360.jpg
【专题】波司登发布ES
360.jpg
【专题】连续8年创历
360.jpg
2025中国纺织服装数字
sy.jpg
中国首届棉服AI设计大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