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服装 > 国内服装 > 正文 
 
  非遗服饰秀“云梦彝山”,彝族服饰中的“爆款”什么样?
2019-10-21
分享至:

  在已经开幕的“锦绣中华——2019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中,四川凉山彝族服饰传承与创新代表人物、彝绣非遗传承人、原创独立设计师阿牛阿呷将于10月22日在北京中轴—景山寿皇殿举办彝族服饰创新作品发布秀。

  此次大秀以“云梦彝山”为主题,分为云雾初开、梦绕彝山、索玛花开三个篇章。届时人们在皇家园林景山公园中,不仅能看到时尚语境下的彝族“加诗瓦拉”,还能跨越千年欣赏到彝族设计师阿牛阿呷从大凉山带来的从节日盛装到日常穿戴,最原汁原味的本民族服饰。

  加诗瓦拉——最质朴的彝族符号

  据了解,“云梦彝山”时尚部分整个系列共有33套服饰造型,设计灵感来自彝人生活环境中的连绵群山,以及凉山彝族盛行千年的羊毛制品——加诗瓦拉。

 

    “加诗瓦拉”是彝语,是羊毛纺织和羊毛擀毡、似斗篷的彝族传统服饰,男女老少都爱穿,终年不离身。白天是披衫,到了晚上它就是抵御风寒的被子,是彝族人生活的必备Item。阿牛阿呷选用加诗瓦拉,目的就是要把在当地最常见的民族元素,融入到现代生活中,让大家感受到民族传统服饰不属于“小众单品”,它可以是基本款,甚至是爆款。

  “今天大家看到一切,在彝族人生活中随处可见。作为民族独立设计师,我有责任和使命让世界领略到中国民族文化的智慧,感受到民族艺术在时尚潮流中没有掉队。”阿牛阿呷在采访中对记者说到。

  有“野心”的彝族“灰姑娘”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本次大秀中将展现的羊毛擀毡面料与手绣图案,就是阿牛阿呷从小到大每天都要接触到的传统手工技艺。耳濡目染,阿牛阿呷不仅有一颗匠心,还深入研究、收集,甚至拯救正在消失的彝族服饰文化。

  随着民族间交流的频繁和时尚浪潮的冲击,彝族服饰正在被大众的日常便服所取代,学习服装制作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为了不让这弥足珍贵的技艺消失,阿牛阿呷早在2004年就开始在全国彝区对彝族服饰进行深度调研和细致整理,收集彝族传统服饰,为这些宝贵的遗存整理建档。

  2013年,她成立凉山诺苏文化投资有限公司,紧接着与当地学校开设了全国首个以彝绣为主的民族织绣专业,面向贫困家庭的彝族女孩招生,培养大批彝族手绣技艺专业人才。盐源县职业中学的彝族服饰专业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创办起来的,目前招生持续火爆,但为了保证质量,该专业的招生只能压缩在100人以内。“第一届招收的学生都是彝族,现在已经开始有其他民族了。”阿牛阿呷说,这说明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在扩大。“看着教室里学习手工织绣的学生,仿佛看到了以前的自己,我始终相信彝族传统服饰文化必将一代代传承下去,民族的美,就是世界的美。”

  带着这份决心,阿牛阿呷开始四处收集和寻找遗留下来的具有彝族代表性的传统服饰相关资料,探访彝族各支系的服饰工艺传承人,全国跑了有60多万公里,虽然寻找的过程比较艰辛,但是这个过程对她来说很有意义。“我搜集到了许多古老的彝族服饰,其中我珍藏有一套七代人穿过的服装,它已经有百年的历史,无论是手工纺织技艺还是构图、裁剪和刺绣都是很具有历史收藏价值的,我在它身上也寻找到了很多创作灵感,在‘云梦彝山’中亦有体现。”

  此外,阿牛阿呷先后创立多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基地,为了让彝族农村妇女能在家接手工订单增加收入,她和当地妇联合作做妇女居家就业示范项目,开创了“公司+学校+非遗/博物馆+文创”的服饰文化传承的新模式,一做就是十年。随着国家大力宣传和保护,人们对文化消费需求的不断提高,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视传统手工艺,重视传承。大国匠心,一代又一代研究学者、设计师、艺术爱好者前仆后继的背后,是新时代国人背后的历史责任与文化自信。

  “云梦彝山”是一个新的篇章,阿牛阿呷将继续抒写自然给予彝人的生命馈赠,属于她的指尖传奇,仍在继续……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sy.jpg
趣看文物|“纹”见少
sy.jpg
华夏衣冠,跨越千年!
sy1.jpg
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
sy.jpg
“数”说纺织:2023年
图区.jpg
CTEI祝纺织同仁新春快
sy.jpg
2024中国纺织品服装贸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