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投票链接 http://877132917.ax.nofollow.51wtp.com/index.php/toupiao/h5/index?vid=877132917
CTEI网讯 “首创杯”2018年度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评选活动,作为第二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系列活动之一,于2018年7月正式启动。经过近两个月的全面征集、推荐和大会组委会严格初评,14位入围候选人名单已确定,现正式公示并进行网络评选。 按照评选规定程序,现通过大会官方媒体公示入围候选人名单(按姓氏笔划排列,不分先后)及个人事迹,并于2018年9月19日至9月21日进行网络评选,网络评选结果将作为专家委员会最终评审的一项参考。最终评选结果将于2018年11月在北京密云古北水镇隆重召开的第二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上正式宣布。 第二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主题为“构建纺织非遗发展命运共同体”,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新闻中心、首创置业股份有限公司承办。 本次评选活动开展以来,得到纺织行业企业家、设计师、纺织非遗传承人、研究专家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热情参与。如果您被他们和她们的事迹所感动,请投上宝贵的一票,您的参与就是对纺织非遗事业的支持,更是对每一位从事纺织非遗事业工作者的肯定和鼓励。 公示时间:2018-09-19 至 2018-09-30 投票时间:2018-09-19 至 2018-09-21 投票规则:为防止恶意刷票,每人每天限投一票,每位候选人每天限1000票 声明:组委会保证此项活动评选过程及结果的公平、公正、公开、公益,不委托任何第三方参与活动的任何环节,并拥有最终解释权。
1号 于丹 回族 北京迪芮云裳商贸有限公司 品牌创意总监、创始人 入围理由:坚信非遗最好的保护方式,是用设计的力量赋予传统技艺以活力。她用独特的审美视角与设计理念,致敬那些与自己一样坚守内心的非遗匠人。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服装设计的热爱,一直推动着于丹追寻着两者的完美结合。多年来,她带着初心,寻根溯源,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找寻遗失在岁月长河中的璀璨明珠。在这过程中,她发现有太多坚守内心的孤独匠人和徘徊在生存边缘的传统文化。此时,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方向。 2013年,于丹创立D·RITA品牌,该品牌研发品类主要以非遗织纺类面料,刺绣(京绣)服饰配饰为主。在进行服装设计、生产的过程中,她常常亲自与传承人对接,深入了解技艺背后所表达的文化符号,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以设计的灵感和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实现传统文化与服装的全新结合,打造符合当下的非遗形象,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2013年D·RITA品牌创立后,举办了多场服饰秀活动。2016年举办“厚”新中式服饰秀;2107年,秉承“古为今用,融汇中西”的设计理念,举办“秀·花园”新中式服饰秀;2017年、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受邀参与文化部恭王府主办的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分别带来以“京韵雅绣” “流光溢彩”为主题的别样非遗服饰秀,运用京绣与传统面料真丝罗、宋锦、缂丝的结合,演绎出具有中国风的时尚之美。 在未来发展中,于丹还将继续走进大山、走近绣娘,寻找创作的灵感,让前沿时尚与传统手工艺碰撞,弘扬东方生活美学文化,不断打造时尚精品,让中国的传统文化与传统手工艺术源远流长,让中国手工之美影响世界,使中国工匠精神代代相传。 2号 王晓琳 汉族 北京木真了时装有限公司 董事长兼首席设计师 入围理由:主张时装的演绎应富有艺术的灵魂和生命的个性,她用自己的方式唤起社会大众对非遗的热爱,以非遗之美创造精致生活。 被评为“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的王晓琳是一个充满着真实的生命感、用心灵创造着爱与美的女性。她常说,“我总有一种生命的急迫感,每一天都要赋生命以颜色,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上世纪80年代初,她就开始从事服装经营,1996年亲手创建了中国北京木真了时装有限公司。“木”之自然, “真”乎天然,“了”于浑然天地间这也是王晓琳为人的信念。她率先打破了传统中装的对称形式,对传统面料的图案进行重新嫁接,融合现代与古典的大胆创新,把中国传统服装时装化,带入国际时尚舞台。 秉承“为民族传承,为生活创新”的理念,2016年3月底,在文化部的支持下,王晓琳带领着木真了团队在湘西成立了湘西传统工艺工作站。工作站截止到2018年7月先后组织当地绣娘300余人进行研习,研发出高端产品40款,系列产品120余件,产生经济效益1000余万元。同年4月,她又注册了非遗服饰品牌“一善荷音”并专门组建设计师团队。她带领着设计师们多次深入村寨走访调研,结合高等院校的学术资源,深入挖掘湘西当地的传统工艺与文化内涵,经过孜孜不倦的设计创作加以提升。2016年文化遗产日活动期间,部分新品以T台秀的形式参加了湖南省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2016年9月25日,木真了非遗设计作品在加拿大温哥华“中加建交46周年”非遗展亮相。2016年至2018年木真了公司在总设计师王晓琳的带领下,先后参加了2016年世界手工艺产业博览会、恭王府锦绣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北京时装周、广州时尚周、第四届中国(济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等系列活动,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时代感,王晓琳灵活地打破了不适合现代生活的形式格调,通过多层面的文化融会贯通,创立了与时俱进的新风尚,将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个性、民族气质发扬与延续下去。 3号 王翀 汉族 辽宁省纺织服装协会 会长 入围理由:“旗袍故里”是她心之所向,情之所依。坚持以行业的力量促进满族服饰文化研究传承,推动满族服饰文化区域品牌建设,助力非遗与时尚产业融合发展。 满族服饰是中国服饰文化历史长河中独具魅力的文化符号,辽宁省是满族服饰文化的发祥地,作为纺织服装行业的从业者,王翀一直以来深入挖掘满族服饰文化的历史与内涵、推动满族服饰文化时尚产业的创新发展,将各地方政府、相关企业、学者及设计师们汇集在一起,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共同推动满族服饰文化产业发展,助力纺织非遗文化的传承。 2017年7月,辽宁省满族服饰文化发展促进中心在抚顺成立,王翀担任第一届理事长。2017年9月,她带领着促进中心推选出12名优秀服装设计师,精选满风系列设计,在2017中国(大连)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上举办了满族服饰文化主题展。此次主题展上,新中式服装、满风休闲童装、满清戏曲服饰、手绘手绣旗袍等融汇古典与时尚的设计,引起了良好的反响。2018年6月,王翀带领着促进中心与新宾满族自治县联合于抚顺举办2018满族服饰文化保护与研究成果展,集中呈现相关研究成果,进一步推进满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除此之外,她还积极积极推动抚顺打造“旗袍故里”区域文化品牌,2017、2018连续两年策划并组织举办旗袍故里(抚顺·新宾)时尚周活动,为推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发展,提升旗袍故里区域品牌影响力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17年与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共同编制《新宾满族自治县旗袍产业发展规划》,《规划》将新宾旗袍产业定位为创意、绿色、民生、动力产业,从文化载体、产业抓手、发展引擎、城市名片四个层面深入解析新宾旗袍产业发展的意义,为抚顺新宾的旗袍产业发展引领方向。。2018年与《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抚顺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首届中国(抚顺·新宾)旗袍大会;2018年与抚顺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旗袍故里”杯首届国际旗袍模特大赛。 多年来,王翀一直在工作的岗位上坚守着自己的职责,以纺织服装行业先进的理念和发展模式,聚合优势、谋求创新转型,从而推动满洲服饰文化的发展。 4号 王淑琴 汉族 山西吉利尔潞绸集团织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入围理由:怀揣当代晋商的使命与责任,文化再造,以“传承潞绸文明,重塑潞绸辉煌”为追求,矢志不渝用青春与激情创造国家级非遗潞绸传统工艺新传奇。 潞绸,是山西丝绸业发展鼎盛时期的代表。它产于山西长治,因潞州而得名,历史上曾与杭锻、蜀锦齐名,名列中国三大名绸之一,是极富地方特色的传统丝织品。2014年潞绸手工织造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业30年来,王淑琴始终以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和顺应时代潮流的超前战略决策,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管理思想融会贯通,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找准发展定位,及时自我迭代,使潞绸永葆活力青春。她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女职工” “山西省功勋企业家” “山西省科技奉献奖先进个人一等奖” “山西省经济建设金牛奖先进个人特等奖” “山西省特产行业突出贡献者”等多项荣誉。 吉利尔的前身是高平丝织厂,1962年建成投产,年生产能力100万米,被誉为“太行山上一枝花”。在王淑琴的带领下,吉利尔已不是传统的工业生产,而更加注重文化再造。王淑琴认为企业要想永葆活力,最关键的是创新能力,而创新的动力永远来自于市场,依靠新产品、新技术开拓出新的市场。在王淑琴对于潞绸的深度挖掘与精准定位的指引下,吉利尔产品产业化研发取得成果,获得“中国丝绸创新产品金奖” “中国流行面料入围奖”等,潞绸系列产品年销售收入现已实现1.2亿元,企业获得“山西省转型发展百强潜力企业”称号,潞绸非遗产品成功实现了产业化,真正走入千家万户、走进大众生活。 2012年12月,王淑琴组织了全国首届潞绸文化论坛。王淑琴以论坛为契机,积极组织国内专家、学者成立中国潞绸文化研究会,举办潞绸文化学术论坛,使潞绸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得到发扬光大。 5号 龙女三九 苗族 贵州省剑河县龙女三九锡绣工作室企业法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锡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入围理由:生长于大山深处的她,将国家级非遗苗族锡绣技艺的传承作为一生的事业,哼着古老的歌谣,将锡绣技艺凝聚指尖,深情演绎苗族锡绣不老的传说。 苗族锡绣,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贵州省剑河县部分苗族村寨的一种民族绣法,被称为濒临消失的“绣中绝技”。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独一无二的刺绣方式,以金属锡线代替传统蚕丝,以锡粒来妆点图案,纹样古朴简约、寓意吉祥,色彩高贵典雅,不染俗燥。 龙女三九,“龙”为姓,“女”即本人的名字,“三”系祖父的名字之一,“九”来自父亲的名字。她的家乡展留村,地处黔东南州剑河县南寨镇群山之巅,大山将村寨与外界阻隔开来,也让生长在这里的龙女三九,从小就能学到源远流长、原汁原味的苗族锡绣、苗族纺织、苗族古歌技艺。 对待传统,她格外礼敬,谈起锡绣工艺,龙女三九更是一丝不苟、细致入微。2007年10月,龙女三九获得贵州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从那一刻起,她更深感责任重大,坚定了推广锡绣的决心。手巧艺精得龙女三九多次参与各类赛事活动,不仅获得多项荣誉,而且将古老的锡绣呈现出来。2006年,获黔东南州旅游商品制作能工巧匠大赛特等奖,并授“黔东南名匠”称号;2008年受聘于中共剑河县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办,执任革东中学“苗族锡绣传承培训班”教员;2010年7月,被选参加上海世博会展示苗族锡绣;2014年,苗绣作品在中国(贵州)国际民间工艺品博览会暨第三届中国(凯里)银饰刺绣博览会中荣获“金奖”;2014年,在黔东南州民族刺绣比赛中,被评为“十佳刺绣工艺大师”;2015年,被贵州乡村旅游发展中心聘为贵州省锦绣计划高级设计人才培训项目手工艺专家;2017年,锡绣作品在第六届中国凯里银饰刺绣博览会中荣获“银奖”。 2012年11月,在当地政府帮助支持下,她联合村寨的绣娘,成立了集传习技艺、设计、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锡绣工作室。现有优秀绣娘50余人,工作室以诚信为本,凭借熟练手工及优质产品深受客户的青睐,享有良好的信誉。龙女九三说:锡绣,是我一生的事业,我愿意花一辈子的时间,去推广它,让更多人了解它。将来她希望建立一个锡绣博物馆,让更多的人可以看到锡绣的精湛工艺,让更多的妇女有学习锡绣的平台”。 6号 祁春英 土族 中央民族大学 少数民族服饰研究所所长 入围理由:有人说学术研究与时尚设计不搭界,但她认为研究能够给予灵感、设计能够赋予想象。她不忘土族女儿的初心,执着于民族服饰的传承与发展。 祁春英,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研究会理事、中国博物馆协会民族服装委员会常委、中国人才协会服装服饰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专家组委会副主任、恭王府博物馆与北京服装学院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协同创新中心传统服装服饰研究所所长。作为一名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工作者、研究者,她不遗余力地将自己几十年学习和掌握的宝贵经验应用到民族服饰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中。 多年来,祁春英深深扎根于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实地的田野调研经历,积累了大量的田野考察经验和第一手的研究素材,发表了大量了学术研究论文,如《中国少数民族服饰传承与发展》《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的主要特征》《维吾尔族“尔得丽丝绸”之工艺》《鄂伦春族服饰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等,同时还出版了大量的专著,主要有《中国少数民族头饰文化》《中国少数民族婚俗》《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中国最美民族服饰》等,为我国民族服饰的保护研究与创新发展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专业方法和理论支持。除此之外,她还多次参与国内外的文化交流活动,并带来多场以民族服饰为主题的学术讲座及发言,如2014年波兰文化周的中国少数民族服饰讲座;2018年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系列文化活动中的中国西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专题讲座;2018年在中国纺织联合会主办的学术论坛上发表了“中国少数民族染、织、绣的保护、传承与发展”的主题发言。 同时,祁春英还不断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时尚设计相结合,让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民族服饰生动地走进当代生活。2000年,担任中国文化美国行担任民族服饰设计、制作与总顾问;2001年德国文化周担任民族服饰设计、制作与总顾问;2002年中国国际时装周----中国少数民族民族服饰文化艺术贡献奖;2003年11月,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举行了“民族魂——祁春英民族服饰专场发布会”;2009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周年大庆中国少数民族服饰设计及艺术总监;2015、2016年作为总导演分别完成了云南省西双版纳“穿在身上的历史”、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六十周年大庆“轮回中的印记”大型民族服饰传承晚会等。 7号 李顺良 土家族 西南大学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学生 入围理由: 90后大学生,视非遗传承与保护为年轻一代的责任和使命。脚踏实地,用自己的知识、热情和新的视野,为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的创新发展增添活力。 李顺良,2011-2015年河南科技学院服装学院攻读服装设计与工艺教育专业;2015年开始在西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攻读服装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一名90后大学生,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一样,把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喜爱与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业事业发展方向相结合。2015年,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西土家族织锦代表性传承人刘代娥的传习所学习土家织锦技艺;2016年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西苗族挑花代表性传承人杨春英的传习所学习苗族挑花技艺。2015年9月参加中国成都国际非遗文化遗产节,作品《数字化侗族刺绣》获优秀奖;2016年10月参加“莱福士”杯中国民族服装设计大赛,作品《虎·魂》获铜奖;2017年10月参加“万事利”中国丝绸服装设计大赛,其作品《璀璨·丝》获优秀奖。 2018年7月参与西南大学博物馆举办“美丽湘西·锦绣土家”——土家织锦展览;2015-2017年参与了西南地区民族传统织造技艺数字化仿真成形技术研究项目。李顺良,利用短短几年的学生时光,多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实践活动,也让自己在这一过程中快速成长。 让年轻人成为非遗传承与创新的践行者,是非遗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90后的李顺良不是第一个、更不会是最后一个爱上非遗的年轻人,他们将成为非遗传承的重要力量。 8号 李蔷 汉族 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绒绣原创工作室首席绒绣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海绒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入围理由:巧手绘制“东方油画”,国家级非遗上海绒绣技艺的守护者,以匠心创新海派绒绣技艺,用针尖创造传世佳作,倾心培养优秀传承者。 绒绣,是上海市新兴的传统工艺美术品,即用彩色羊毛绒线,在特制的网眼麻布上绣制出的一种工艺美术结晶。其产品色彩丰富、配色和谐,绣工精良、层次清晰、造型生动、形象逼真。 李蔷,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上海绒绣)代表性传承人。1972考入上海工艺美术公司红星绒绣厂工业中学; 1975年毕业后就职于上海红星绒绣厂从事绒绣工艺品创作,师从著名绒绣工艺师范玲娣、唐根娣;1995年,作为绒绣业的唯一一名代表参加在北京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参加了该会举办的“中国传统手工艺技术女能手操作表演”,获得了各国元首夫人和代表们的好评和该会的表彰。1998年任红星绒绣厂艺术品创作组组长;2000年调至红星绒绣厂生产经营办公室任绒绣技术主管;2004年应聘至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绒绣原创工作室任首席绒绣工艺师至今。 上海绒绣尤以创作伟人和名人肖像见长,肖像形象逼真,感染力强,被赞为“东方的油画”。李蔷的绒绣肖像作品多次受到表彰和收藏。其中2000年,绒绣《总设计师—邓小平》获得2000杭州西湖博览会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优秀创作奖;2005年,绒绣《朱德同志像》被四川南充仪陇朱德故居纪念馆收藏;2007年,绒绣《人民的公仆——周恩来》被江苏淮安周恩来故居纪念馆收藏; 2008年,绒绣《伟大领袖——毛泽东绣像》被湖南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收藏;2008年,领衔绣制《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历任主席绒绣像》8幅,参加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博览会等展览;2009年,绒绣《孙中山绣像》在南京中山陵纪念孙中山先生奉安80周年纪念活动中捐赠给台湾国父(孙中山)纪念馆;2011年绣制《纪念金日成主席诞辰100周年》,通过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赠送给朝方;2012年为英国女王登基60周年绣制《伊丽莎白女王像》;2015年绣制完成《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像》,赠送给国际奥委会博物馆收藏。其作品也先后参加了“大匠精髓”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精品展、2017全国手工艺产业博览会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展、“天工开物”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指尖上的非遗”上海手工技艺精品展等多个国内外的展览展示活动。 9号 吴建华 汉族 苏州上久楷丝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吴江市鼎盛丝绸有限公司 董事长 入围理由:“非遗生产性保护”的实践者与引领者。他在恢复国家级非遗宋锦传统技法的基础上,成功研制开发宋锦的现代化织造设备,并组织推动宋锦产品国家标准的起草与实施。 吴建华,出生在苏州一个历史悠久的丝绸重镇——盛泽镇。1989年大学毕业的他回到盛泽进入新生丝织厂工作,从此走上了自己执着而痴迷的“丝绸之路”。 2000年,吴建华成立吴江市鼎盛丝绸有限公司,从64台有梭织机起步,专心从事真丝绸的生产织造,短短几年就成为苏州丝绸业的领军企业。2009年,吴建华在质疑声中又收购了濒临倒闭的百年丝绸老厂——东吴丝绸厂。一直以来,他的“丝绸情结”并非只停留在经营丝绸的生意上,而是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丝绸工艺的学习和研究上。一旦有空他就一头扎进纺织书籍中,研究各种真丝面料的织法,学习各类图案花纹的设计,摸索纺织机器的原理结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长期的积累和锤炼,让吴建华的丝绸纺织技艺日渐精湛。2011年12月至2012年3月,吴建华带领着团队成功研制了一台符合传统宋锦织造工艺和各项技术参数的电子提花机,成为宋锦“生产性保护”成功的实践者和引领者。2013年,吴建华斥资建设首个以宋锦为主题,集科普教育、生态休闲、旅游购物于一体的中国宋锦文化园。 近年来,吴建华还与东华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院校以及著名设计师合作,充分发挥宋锦的艺术特点,开展了宋锦产品多样化和多场景的研发,并统一冠以“上久楷”这一始创于1889年的民族品牌。“上久楷”作为宋锦品牌,是2014年北京APEC服装面料唯一指定面料,201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福袋礼品的供应品牌,也是2016中国杭州G20峰会国礼入选品牌。 在近30年丝绸文化历史氛围的熏陶下,吴建华以丝绸文化为载体,以工艺创新为理念,依托苏州丝绸产业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丝路拓荒,在恢复宋锦传统工艺技法的基础上,成功研制开发出宋锦的现代化织造设备,实现了宋锦的产业化和集群化发展。同时,吴建华还积极推动宋锦的产品研发,提高宋锦的产量与质量,拓展应用领域,组织并推动宋锦国家标准的起草与实施,为宋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让古老的丝绸文化走出了冰冷的文字记载,以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产品走进了现代生活。 10号 张义超 汉族 合集置和(杭州)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董事长、设计总监 入围理由:她,一直像朵璀璨耀眼的花,肩负着设计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让沉寂多年的荣昌夏布以崭新的视角站在了时尚的前沿,她用自己独特的设计与创作绽放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张义超,作为一名服装设计师,执着于用自己的设计与创造,向人们传递美好与快乐的生活态度。2003年荣获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2009年获中国时装设计师创意大奖,2014~2017年连续四年担任重庆国际时装周艺术总监、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时装艺术委员会执行委员,2016年创建了生活艺术定制全景式集合——杭州合集置和文化创意有限公司,2016年被评为重庆市荣昌夏布推广发布会指定设计师等。 2016年,张义超打破常规,首次代表重庆市荣昌区推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荣昌夏布,让沉寂多年的荣昌夏布以一个崭新的视角站在了中国时尚的前沿。之后,她又将三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荣昌夏布,荣昌陶器,荣昌折扇的传统文化因子植入设计,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有机结合,引领时尚潮流,得到了时尚界的巨大反响。此后,她连续2年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举行了荣昌夏布时装发布,受到高度重视与关注,并作为中国设计师唯一代表参加了在西澳佩斯举行的中国文化年交流活动。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她又一次将荣昌夏布带入了公众视野,在恭王府博物馆以“苎梦东方”为主题呈现了一场“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 2017年,张义超又一次不按常理出牌,以“打造好平台、提供好产品、整合好品牌”导向,用独特的理念打造出全新的平台空间——合集置和。她解释说,合代表联合,集代表集成,置代表置业(创业);和代表和气生财。她希望用全新的运作模式,搭建新平台。一是与浙江理工大学、武汉纺工大学等高校合作,将学生的作品推向在市场,考量和打造新生代的设计人才;二是推进设计师的版权交易,将设计原创版与品牌企业对接,增强企业原创设计能力;三是进行货品交易供应,促进产品优化迭代、快速了解市场需求。 弘扬中国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将中国的优秀传统通过时尚的语言表达,展现大国文化的强大影响力,这是设计师张义超带给我们的感受,也充分说明了她深厚的设计功底和才华。 11号 林平 汉族 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 党委书记、董事长 入围理由:有一种信念,叫“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有一种坚持,叫“以丝绸事业为重”;有一种情怀,叫“传承中华文明”。他就是这样坚守着丝绸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脚踏实地,屡创辉煌。 林平,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任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中国流行色协会副会长,中国纺织品商会协会副会长,中国纺织企业家联合会副会长,绍兴市第六、七届人大代表,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达利女装学院院长等职务。从业40年来,先后荣获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纺织企业家、全国纺织行业“十二五”创新人物等多项荣誉。 丝绸早已经演变成一种精气神,融入林平的生命和灵魂。一直以来,他以传承和推广丝绸文化为使命和职责。2002年至今,他坚持不懈地组织开设丝绸知识大讲堂,通过亲自授课(丝织学与传统纹样)、聘请高校专业教授进行讲课的方式,让全体员工对传统丝绸纹样、织造技术、丝绸文化得以全面、系统的了解。同时,他还积极推选优秀员工去丝绸专业院校进行脱产学习,组织专业团队对织锦技艺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联合高校系统进行传统技艺的实际操作考察,熟悉掌握传统织锦的加工技艺,挖掘并运用优秀的传统工艺,摸索出较为科学合理的复制方法,从而达到产业化发展水平,为传统丝绸织造和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传承传统丝绸文化的基础上,他还带领团队积极创新,公司现拥有有效专利71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著作权18项,并先后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24项,茧丝绸发展专项3项,研发并被认定为省级工业产品11个,其中强弹剪花绸系列面料等产品被认定为浙江省优秀工业新产品;“彩色茧丝色彩工艺特性及其丝绸产品关键技术和产业化”被评定为纺织之光科技进步三等奖;“特种桑蚕丝及混纺织物关键技术研究和提花产品开发”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评定为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近年来,林平带领达利丝绸团队活跃在国内外的各种展示舞台上,达利丝绸产品也得到了广泛好评。2014年,达利丝绸有限公司为APEC会议提供领导人服饰的面料设计与制造;2015年,受邀为“九三大阅兵”国礼制造企业,推出极具特色的6mm绍纺“和平颂”丝巾;2015年6月6日,成功举办“世界外交官丝交会”,接待了世界外交官协会组织来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以及“一带一路”沿线30个国家的40余名外交官,并为全球丝绸行业首个企业“世界外交官俱乐部”揭牌;2016年,G20杭州峰会期间,在中国丝绸博物馆设立贵宾专享区,为国内外贵宾介绍极具特色的丝绸文化,其中丝绸制品《雀舞芳华》被中国丝绸博物馆永久收藏。 12号 哀警卫 汉族 桐乡市丰同裕蓝印布艺有限公司 总经理 入围理由:以匠心描绘柔美知性的水韵江南,开出浙里繁花,让国家级非遗桐乡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得以恢复与发展,将这一抹蓝洒向浩瀚无垠的天际。 哀警卫,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浙江工匠、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优秀企业家、浙江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截至2017年,其作品已获12项金奖、13 项银奖、7 项铜奖,得到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其中2014 年《乌镇印象》获“从洛桑到北京”第八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银奖;2016 年蓝印花布家居作品《乌镇印象-枕水人家》获得清华美院永久性陈列收藏。 1999年6月—2003年10月创办桐乡市石门青翼工艺品厂 ; 2003年11月创办桐乡市丰同裕蓝印布艺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国家级非遗项目桐乡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创新;2015年8月,哀警卫被聘为桐乡市文化馆理事会理事长,他更加积极协助各界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推广和传承工作;2016年,哀警卫被聘为沈阳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并在学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课程讲座,并在《浙江工艺美术》上发表了《桐乡民间蓝印花布发展之路的探索》《蓝印花布工艺的个性化表现方式》等多篇论文。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推动桐乡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哀警卫带领着他的团队探索出了一条特色发展模式: 与清华大学纤维艺术及染织服装系、北京服装学院等高校专业团队进行设计对话,为蓝印花布发展状况进行探讨,以学术研究推动产业发展。 建立蓝印花布展示馆,收集整理传统桐乡蓝印花布纹样,通过图文相结合的形式将桐乡蓝印花布传统纹样进行整理保护,为研究蓝印花布的图案特色和技法以及当地民风、民俗提供研究参考。 建立标准化色谱,植根丰同裕百年染坊,进行蓝印花布分色研究,以成熟的技法将植物靛藍染色达到 80 个色阶。在此基础上,投入十色色阶的蓝印花布染制。同时还不断研究棉、麻、丝、毛等不同天然纤维织物的蓝染效果。 加大创新设计力度与衍生品研发,设计了不同色阶、不同面料以及不同创新图案的,适合现代生活的实用蓝印花布布艺品。研究推出年轻系列的蓝印花布实用布艺产品,涉及服装、配饰、箱包围巾、方巾、文具等多个方面。 创建全新的营销模式,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进行展示和销售桐乡蓝印花布创新产品。利用世界互联网大会落户桐乡乌镇的机遇,积极寻求与各大电商的合作,在原有淘宝网店的基础上,开发微商平台,增加蓝印花布宣传销售渠道。其次,还进行实体店创新改造,将乌镇裕兴布坊全面改造成新型桐乡蓝印花布生活馆,产品皆为蓝印花布当季新品,将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13号 钱晓丽 傣族 玉溪绣尖顶商贸有限公司 总经理 小龙茵彝族刺绣传承基地 负责人 入围理由:她是飞针走线的小龙茵,怀揣着滇绣传承的大梦想,演绎着针尖的芭蕾,带动了农家妇女实现了就业致富之梦,帮扶了贫困家庭走上脱贫之路,带领着大山深处的绣娘们用一针一线绣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小龙茵是傣族语言对小妹妹的称谓,2015年,钱晓丽经过多年工作历练后,始终不能忘记那飞针走线的锦绣梦想,毅然重拾祖辈技艺,决心为云南地方民族刺绣的传承做一番事业,她成立了玉溪绣尖顶商贸有限公司,打造“小龙茵”品牌。近年来,已形成了以3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刺绣技艺传承人领衔180位绣花大师组成签约绣娘队伍,刺绣产品范围由最初的婴儿用品拓展到了成人服装、家居饰品、手工艺品等多领域,经济效益也逐年提高,成为了当地知名的民族刺绣企业。 小龙茵不断弘扬“绣娘、绣品、绣艺”的三绣品牌理念,采用“传承+培训+创新”的运作模式,运用“讲座+展会+推广”的宣传渠道,通过“线上销售+线下体验+商业合作”的销售手段,专注于云南少数民族刺绣技艺的传承和少数民族精品的保护与创新。钱晓丽带领绣娘们充分挖掘滇绣的特点,开发出了7大类产品,单品200多个。2016年7月公司获玉溪市红塔区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2017年4月公司被云南省科技厅认定为“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7月小龙茵基地参赛绣品分别获玉溪市文博会“工美杯”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被玉溪市妇联评为“巾帼脱贫示范基地”,2017年参加了“首届全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 2018年7月小龙茵丽江实体店正式运营;同月,小龙茵获云南省工信委“创客中国”创业创新比赛二等奖; 截至2018年8月,小龙茵基地已带动绣娘600多人,非遗刺绣传承10人(其中省级3人,市级1人,区级6人,全市17名传承人中,小龙茵有10人,占59%)。建立小龙茵绣娘基地5家,小龙茵刺绣传习馆5个,共承办刺绣培训40余次,培训人员达2000多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0人,带动了玉溪农家妇女实现了就业致富之梦,帮扶了一批贫困家庭走上脱贫之路。 14号 龚航宇 汉族 专业:行政 北京香黛宫品牌文化有限公司 董事长 入围理由:从未放弃过诗与远方,旗袍文化更是让她如沐春光。坚持以旗袍服饰的发展延续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达中式生活,诠释东方韵味。 龚航宇,中国十大杰出设计师、文化素养讲师、诗人、旗袍文化国际交流大使,被时尚媒体誉为“现代旗袍第一人”。毕业于武汉大学,随后赴韩国和法国学习服装设计。青年时代游学近40个国家,丰富的阅历使她的设计中西合璧、独具一格。有人曾说旗袍的美应该是传承古典,一成不变。她却不以为然,通过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别致前卫的设计,展现了现代旗袍清晰可见的中式风骨。 龚航宇对旗袍情有独钟,2013年她独立创建香黛宫品牌,首创时装旗袍概念,让传统服装散发新的生命。她解释说,“香”是个自带历史感的字,像酒要沉淀酝酿,经历漫长等待,香气始出;“黛”则肃静古典,古时是青黑色的颜料,女子用来画眉,中国水墨画里常用黛色;“宫”字华丽富贵,磅礴大气。另外,宫是古乐五音之一,具有韵律感。这一品牌名称既表现了旗袍的韵律之美,也符合她所提倡的典雅隽秀的东方文化理念。 2014年,龚航宇被评为“光华龙腾奖”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环球夫人大赛全国及全球指定礼仪老师、新西兰王室指定华服设计师。2015年,被评为米兰世博会华服设计师、上海宋庆龄基金会爱心大使。2017年,她携香黛宮品牌先后在国内外参加多场文化交流活动,在故宫为“一帶一路”28國元首夫人进行华服展演,在旧金山、墨西哥、南美苏里南建交40周年做旗袍文化國際交流,为央視春晚520位上海优秀代表设计制作的旗袍展演等。2018年参加了联合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文化日”展演活动,被联合国评为“世界华人杰出工美艺术家”。 龚航宇是向往诗与远方的人,著有散文集《智慧女人花》,诗集《穿旗袍的女人》《一袭香黛》。在她的身上无处不散发着典雅的东方魅力。 (按姓氏笔画排序,不分先后)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