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最新 > 正文 
 
  贵州: 传统民族服装产业让16万绣娘脱贫
2014-02-11
分享至:

  天气寒冷,推开干荣村委会三楼木门,暖流扑面而来,30多位苗族妇女围火盆而坐,穿针引线,一朵朵鲜花、一只只蝴蝶跃然布上。

  这些妇女均是贵州雷山县一家刺绣公司的签约“绣娘”。26岁的李俊英刚成为一对双胞胎的妈妈,不便再出去打工。签约当绣娘后,照顾孩子之余,她一个月能做五六张绣片,2000多元的收入,跟在外打工赚的差不多。

  李俊英是贵州省近16万妇女特色手工从业人员中的一员。为改变农村妇女就近就地增收渠道单一、外出务工一岗难求的状况,贵州去年8月出台意见,明确贵州特色手工业以市场为导向,以刺绣、蜡染和民族服装服饰为重点,实现民族民间特色手工产业和妇女事业同步发展。

  人人会手工,家家有绣娘。贵州省妇联主席罗宁说,将民族地区妇女的手工技艺和市场结合起来,既能让她们增收,又有利于民族工艺传承。根据农村实际,贵州探索实施“协会+公司+农户”“能人+基地+农户”等模式,引导妇女手工产业从分散转向产业化、规模化。仅黔东南州,当地妇女手工协会已组建刺绣、蜡染等手工基地465个,带起一支4万余名的绣娘大军。

  手工企业产品周转期长,资金是难题。通过“锦绣计划”成立基金对手工产业帮扶,各地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为寻求更多社会关注和支持,民族手工艺术等专业现已纳入中职教育教学重点专业范围。(人民日报)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2025贺图.jpg
纺织经济信息网祝您20
2024关键词.jpg
【专题】2024年纺织服
360.jpg
【专题】第一届中国纺
sy1.jpg
乘改革之势 开锦绣新
1.jpg
守正创新荣膺担当,中
360.png
聚焦羽绒服主业 波司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