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最新 > 正文 
 
  赵丰:打一场文化基因的保卫战
2014-07-09
分享至:

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

 

  初夏的晌午,记者来到位于杭州西湖景区的中国丝绸博物馆,面见博物馆馆长赵丰时,他正在为拯救一批记载着传统染色技艺的文件与外方交涉,见到记者,他解释道,“这些珍贵的文献对我们建立中国丝绸的基因库很有帮助。”

  “对于我国纺织服装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我的建议是进行生产性保护。目前不少地方出现的非遗产业化、工业化生产是有待于商榷的。这样会造成一些非遗的本质基因流失。”赵丰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的概念由来已久。2006年,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公开提出这一概念,意在不破坏传统核心的手工技艺的基础上,鼓励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积极恢复生产,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力。

  方案一:博物馆建立非遗基因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明确指出,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持生命力存在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而其中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正是赵丰为纺织服装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的保护方案之一。“对于那些濒危代表性项目,国家政府应当给予支持力度,采取优先抢救与扶持措施,整理、保存相关资料,交予博物馆收藏。”

  这也对博物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赵丰认为,博物馆需要更多的专家对这些古老的染织技术进行研究,破解这些文物上封存已久的密码,用科学的手段还原传统的生产状态,从而建立非遗的基因库。

  方案二:“手工加天然”定位高端

  对于一些有市场潜力的丝绸印染非遗项目,赵丰给出了其生产性保护的两个底线——手工与天然。现代成衣业图快图利,使用化学制品也不苛求缝制工艺。“但例如宋锦、苏绣、云锦等非遗技艺都是慢中出细活,从面料选取到图案设计、再到制作工艺都需要一个技师倾注大量的心血,这种生产方式注定了其市场定位在高、精、尖之列。”赵丰分析。

  手工与天然的标准同样是值得界定的。手工并不意味着不使用工具,而天然也不意味着制作工艺不含任何化学工序。赵丰以泰国的缫丝手工标准为例,“泰国的缫丝是以手工著称,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当地的织工是借助了电动的缫丝机,但是只要将缫丝机的马达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保证其缫丝的质量,其手工技艺就是被认可的。因此,我国对于非遗的诸多生产标准还需要进一步界定。”

  方案三:溯源乡土建立多层次保护区

  赵丰强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要注意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存在的物质环境,这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乡土性所决定的。“我们在保护丝绸技艺的时候还要关注到这个地域的桑园等整体自然环境,这些自然环境一方面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物质支撑,同时也是一种精神资源的载体。”

  赵丰针对我国蚕桑丝织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3省5市布局,建议选择非遗项目相对集中的地区建立一处国家级蚕桑丝织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保护区可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旅游观光区等多层次区域,“在保护区里,非遗的传承人可以在同一的法律层面采取规范的集中经营,由此保证了其生态环境,而且整合了当地的旅游资源。”

  即将离开时,赵丰指着院里的一株参天老树告诉记者,这是一株野桑树,但已经没有蚕农会爬上去采摘它的叶子用来喂蚕,但是它只要矗立在这里就代表着这种物种存在过。“同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如同这株野桑,存在本身就是一种价值。” (纺织服装周刊)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360.jpg
【专题】发展新质生产
sy.jpg
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深
sy.png
2024中国纺织品服装贸
360.jpg
勇攀高峰!波司登交出
360.jpg
波司登发布2023/24年
sy.png
风华正茂30年,intert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