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最新 > 正文 
 
  出口轻纺产品需关注“镍释放”风险
2017-05-27
分享至:

  近日,欧盟对一批中国产的女鞋发布不合格通报,通报原因为鞋子上的金属铆钉在“镍释放”测试中达到1.2ug/cm2/week(即微克/平方厘米/周),违反欧盟REACH法规要求,该批产品已被实施市场召回和销毁,企业不仅将承担由此产生的各种损失,后续产品也必须更改配件材料方可重新进入欧盟市场。据统计,截至2017年5月中旬,欧盟今年已发布涉及镍释放超标的不合格商品12批,而2016年全年通报量也仅为15批,通报力度显著加强,出口企业需加强防范。

  镍是一种容易导致接触性过敏的元素,镍合金或含镍材料释放出的镍元素长期与皮肤接触会被吸收,可引起部分人群的皮肤过敏,并导致较严重的过敏反应。因此,欧盟早在1994年就颁布了94/27/EC法规指令对“镍释放”进行限制,而该指令现在已经被REACH法规涵盖。

  目前,REACH法规在其附件中明确规定:对于与皮肤长期接触的物品,其镍释放量应不能大于0.5ug/cm2/week;由穿刺引起的伤口愈合过程中插入耳孔或人体其他部位的物品其镍释放量不能大于0.2ug/cm2/week。其中“与皮肤直接和长期接触”的概念十分宽泛,除了消费者理解的直接和皮肤接触的腕带、耳钉等物品外,类似于玩具或衣物上的金属铆钉、按钮、拉链、金属牌等都在该指令的管辖范围内。

  由于“镍释放量”的检测技术要求较高,欧盟对其检测方法也不断更新,2016年1月,欧盟官方公布公报,正式将EN1811:2011+A1:2015列为REACH法规关于“镍释放”的最新协调标准。协调标准是得到欧盟官方认可的标准,根据该标准,由于测试方法存在不确定度,身体穿刺配件的测试结果<0.35ug/cm2/week、与皮肤长期或直接接触的其他组件<0.88ug/cm2/week,即可视为通过。因此,出口企业在选择第三方检测机构时也务必要选择具备资质的权威机构,确保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检验检疫部门建议出口企业:一是要密切关注不断严苛的国外技术贸易壁垒,特别是欧盟REACH法规等新规更新频繁,其影响早已从普通的化工产品波及到纺织服装、轻工玩具等出口消费品,相关企业的风险应对意识必须及时跟上。二是企业要结合自身条件,不断完善高风险项目的质量把关,对仿真饰品、儿童用品以及鞋服制品中纽扣、拉链等配件要慎用含镍合金及含镍涂层,并改进生产工艺,使用环保安全的材料。同时,对于出口欧美市场的产品必须按照相关法规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安全、卫生、环保项目的检测把关,防范后续被通报、退货等贸易风险。

  (来源:新华网)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sy1.jpg
乘改革之势 开锦绣新
1.jpg
守正创新荣膺担当,中
360.png
聚焦羽绒服主业 波司
sy.jpg
将纺织强国建设推向新
sy.jpg
央视《开讲啦》邀请徐
2.jpg
“礼赞新中国 奋进新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