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最新 > 正文 
 
  游海南寻访中国纺织活化石 千年黎锦焕新姿
2018-02-09
分享至:

 

保亭县番道村妇女学习织黎锦

 

 

黎锦织品

 

  春节将至,海南再次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热门旅游目的地之一。事实上,除了椰风树影、水清沙白的滨海风光,海南还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纺织活化石——黎锦的发源地。文化是旅游的根与魂,春节黄金周,不妨赴海南来一场别有意蕴的黎锦文化之旅。

  千年技艺绽放光彩

  在保亭县民族博物馆内,橱窗里展示着传统的黎锦服饰、古旧的藤编器皿、详细的黎锦典故、专业的研究性书籍……博物馆的展馆虽不大,却让笔者快速了解黎锦的“前世今生”。

  保亭县民族博物馆馆长陈玉林介绍,黎族纺染织绣历史悠久,至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黎族就有用棉花纤维织制的衣服;西汉时期,已经有精美的“广幅布”作为岁贡进献皇室;宋代,黎锦织品“五色鲜明”,种类繁多;元代,黄道婆来到三亚一带,向黎族人学习织锦技艺并加以改进;明清时期,黎族纺织技术和织品更是传至浙江、川蜀等地区并畅销中外,其中龙被集黎锦技艺之大成,成为国际贸易“十金一具”的珍品。

  黎族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在距今7000至3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已经出现,分哈、杞、润、赛、美孚等五种方言,保亭县主要以杞、哈、赛等方言为主,各方言区黎族人的生活习俗大致相同,但出产的黎锦织品在色彩、花纹以及服装款式上稍有差别,各具特色。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弘扬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促进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让更多人领略黎族织锦的独特魅力,保亭县民族博物馆组织筹备了一系列展览和展示活动,如“海南黎族织锦·服饰精品展”,该展收录了200余件套海南黎族织锦、服饰精品,并于2006年国际博物馆日第一次集中展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今,该展举办至今且已走出保亭,在北京、云南、内蒙古等省区市均进行过展览,受到一致好评。

  此外,每年三月初三、世界博物馆日和保亭“嬉水节”等重要节日,博物馆还会举办模特走秀、精品展等活动,邀请青春靓丽的模特身着传统黎族、苗族服饰现场走秀,每年都会吸引大批游人围观拍照。

  文旅融合力促发展

  本着保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的宗旨,2003年初,文化部、财政部启动了全国范围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公布了39个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国家级试点。有着中国纺织技术活化石之称的海南“黎族传统棉纺织工艺”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重点保护试点。为了抢救、保护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黎锦,保亭县一方面整理汇编了图文并茂的《黎族传统织锦》专题研究书籍,一方面通过文旅融合等方式,向外界展示黎锦的魅力。

  槟榔谷深藏在甘什岭自然保护区内,谷中古木参天、藤蔓交织,随处可见黎族、苗族的特色建筑和民俗文化,其中,黎族大娘现场编织黎锦成为景区的一大亮点。

  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副总经理陈国东介绍说,槟榔谷是一家民族文化型5A级旅游景区,民族文化是景区的根与魂,景区负有挖掘、保护、传承黎族、苗族的传统文化,使其生生不息的使命。除了黎锦传人现场编织外,景区还特别建造了一座“龙被馆”。

  黎族织锦品类繁多,包括“黎锦”“黎单”“黎幕”“黎裙”“黎幔”“围腰”等,其中,织锦龙被以制作精美而著称于世。“龙被馆”内展示着数条龙被珍品,其中既有数百年历史的龙被真品,也有经过修补甚至改良的复制品。在众多的龙被精品中,一条长284厘米、宽129厘米的《龙腾祥云、麒麟双凤吉祥图龙被》最为珍贵,它于2014年被世界纪录协会认证为“世界最大龙被”,又被游客们称为“龙被王”。

  此外,对于黎锦文化的挖掘,景区除了打造各色展馆、研发多种旅游商品外,还将尝试打造特色旅游产品。“保亭目前有很多中小学已经开设了黎锦培训班,我们准备打造以黎锦体验为主的研学产品,将黎锦作为文化吸引物,吸引学生到景区游玩体验。”陈国东说。

  继承创新增添活力

  古老的非遗文化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发扬?

  家住南茂农场加茂村的胡春芳是海南省第二批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项目传承人。胡春芳讲赛方言,其黎锦作品有着赛方言的特色,比如上衣以蓝、红、绿、黑色为主,长袖右衽高领;下穿长筒裙,由裙头、裙身和裙尾三部分组成,裙头和裙身以黑色横细线条为主,筒裙尾部镶入云母片,十分闪亮。

  胡春芳认为,要想让黎锦在非遗领域大放异彩,技法“创新”尤为重要。2002年和2003年,胡春芳参观了两届保亭黎锦技艺大赛,看着满场样式雷同的单面织锦,她开始求新求变,研究出了几近失传的“双面织”黎锦。“我的双面织黎锦较传统的有几处改变,一是正反两面的图案各不相同,二是设计了许多全新的图案,三是将自己的名字揉到里面,就像书画作品的题款。”胡春芳解释说,她所独创的新版双面织因工艺复杂,单幅织锦需要耗时2个月左右,价值五六千元,是单面织黎锦的8—10倍。

  为传承和发扬黎族织锦文化,保亭县在中小学校开办了黎族织锦培训班。“我已经学了一年半黎锦。刚开始织一个图案要半个小时,现在只要两三分钟。”每周一下午4点半,新星中学初三年级92班女生吉琳琳都会提前十几分钟走进黎锦培训班的教室,拿出工具先织上一会儿。比起一年多以前,她对黎锦的喜爱只增不减。

  吉琳琳坐在竹席上,将腰织机调整好角度,一边和笔者聊天,一边左右手上下翻飞,一穿一梭之间,很快织完一组图案。吉琳琳虽然生在黎族家庭,但奶奶和妈妈却都不会织黎锦。“我知道学校有这个培训班之后,立马报名参加了。刚开始同学们觉得太难了,都不敢报名,看到我越织越熟练,他们也开始学了。我有几个苗族、汉族的同学也加入进来,大家都挺喜欢的。”吉琳琳说。

  自2012年开班,新星中学已经培养了200多名学员,学生在各种黎锦技艺比赛中频频获奖。未来,学校考虑在校内开辟出一块地,种植一些染色植物,尝试开设“染色”班等特色培训班,让学生了解更多黎族纺织技艺,拥有更多收获。

 

  (人民日报海外版)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sy.png
开启新征程,奔向下一
2025贺图.jpg
纺织经济信息网祝您20
2024关键词.jpg
【专题】2024年纺织服
360.jpg
【专题】第一届中国纺
sy1.jpg
乘改革之势 开锦绣新
1.jpg
守正创新荣膺担当,中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