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最新 > 正文 
 
  广西河池:小桑蚕吐出“大产业”
2019-01-28
分享至:

  “种桑养蚕十几年,家家卖茧大把钱;蒸蒸日上生活好,如笋楼房竖上天。”岁末年初,在“刘三姐故里”广西河池市宜州区,不少农户正在田里忙着砍掉桑树枝条,为桑树过冬和来年桑蚕丰收做准备。

  有着“中国蚕桑之乡”之称的宜州是全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在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桑养蚕。桑蚕产业为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脱贫攻坚做出了重大贡献。

  “蚕儿谢恩来回报,吐丝结茧一包包;蚕农乐得哈哈笑,最美乐曲音飙高。”考虑到当地山歌文化源远流长,宜州在鼓励引导农户种桑养蚕时注重发挥山歌的作用,努力帮助农户提高技术水平。“在进行产业政策、技术宣讲时,群众对不明白的地方就直接提问,歌手们就用山歌回答,群众关心什么就唱什么。”宜州区文联主席左丹说,桑蚕山歌歌词都是反映生产的,老百姓很容易接受。

  为推动桑蚕产业提质升级,宜州积极做好原材料源头控制,大力实施“优茧工程”,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桑蚕优质原料茧基地,努力产出更高品位的生丝。目前宜州已建成优质原料茧基地14个,基地面积达4万多亩。

  在努力提升品质的同时,广西近年来积极围绕桑蚕延伸产业链,逐步向蚕丝被、织绸、家纺等茧丝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方向拓展。在缫丝加工设施设备改进的同时,加工工艺也不断改进,缫丝企业产品质量得到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产品销往印度、巴基斯坦、日本、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

  广西众多蚕区流传着“家有三亩桑,致富奔小康”的说法,涌现出一批蚕桑新村和种养大户。在宜州区德胜镇上坪村,村民兰孟铁告诉记者,自家种了10亩桑树,每年至少养10批蚕,一年养蚕的收入约10万元。“种桑养蚕虽然辛苦,但却给大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不菲收入。孩子上学、老人看病都靠桑蚕了。”

  “墙上电视是液晶,姑娘肩上披丝巾;桑乡如今最美丽,到处都是新农村。”在宜州,这样脍炙人口的山歌不时从桑田边唱起,唱出了桑蚕给村民生活带来的喜人变化,表达了当地群众依靠桑蚕致富奔小康的信心与希望。 

  (来源:中国农业网)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0412.jpg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
sy.jpg
趣看文物|“纹”见少
sy.jpg
华夏衣冠,跨越千年!
sy1.jpg
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
sy.jpg
“数”说纺织:2023年
图区.jpg
CTEI祝纺织同仁新春快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