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要细,手要稳,刺出来的花纹才会平整均匀。”昨日(3月25日),在金华东阳市虎鹿镇葛宅村家训馆中,一块块简朴的布料经过葛锦娅的巧手,变成了多姿多彩的茶垫、茶席与拎包。 一直以来,葛宅村村民保留着织布的习惯,并将其命名为“葛巾”,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这项古老的技艺逐渐消失。去年,葛宅村部分热心刺绣技艺的村民成立了葛巾工坊,致力将这项非遗项目重新兴盛起来。
传统土布变身时尚品艺术品 “你们别看这些土布素素的,经过刺绣后,会变成时尚的工艺品。”村民葛锦娅说,墙上挂着的包包和抱枕都是她和村民们一起设计制作的。 葛锦娅有着30多年的服装制作经验,早年,她在北京一所技校从事服装工艺制作教学工作,对各种刺绣也颇有研究。“听说村里有重拾葛巾刺绣的想法,我第一个站出来支持。”葛锦娅说,在村两委的支持下,她和其他几个村民一起,在葛宅家训馆中成立了葛巾工坊。 去年10月,在几个热心村民的组织下,葛宅村举行了一场传统刺绣体验活动,吸引了二三十名传统刺绣爱好者参加,一些刺绣的成品也被抢购一空。这场刺绣活动让葛锦娅看到了葛巾刺绣的前景,也更加坚定了她将葛巾工坊办下去的决心。 经过将近半年时间的摸索和坚持,葛锦娅的葛巾工坊已经小有规模,不仅吸引了5个村民加入,其产品也逐渐打开了市场,许多精美的包包和书皮通过网络被来自北京和上海的游客买走。 “其实葛巾刺绣与那些绚烂烦琐的传统刺绣不同,这种刺法就是常用的‘一上一下’的平针法,只要稍微有点缝纫功底的人都能学会。”葛锦娅说,这项技艺的独特之处在于对传统纹样的改良,使之融入当下生活。
打造葛巾研学游基地 葛宅村是国家级传统村落,保存着大约140间民国建筑,是东阳难得一见的民国古建筑聚集地。如何保护和利用好古建资源成为摆在葛宅村两委面前的难题。 “我去过许多传统村落,也在探寻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的方式方法,但是不少古村落让我感觉到‘徒有其表’,没有活力。”葛宅村委会主任葛煊炜说,许多古建筑都是为了保护而保护,缺乏传统生活的内里。 因此,为了让葛宅村的古建“活”起来,葛宅村两委打算在修缮维护好古建筑的基础上,打造一个葛巾研学游基地,在复兴葛巾刺绣技艺的同时,带热古建旅游,从而更好地造福村民。 “前几天,我们去桐乡市蓝印花布厂考察,观看学习了土布的制作和印染流程,对我们启发非常大。”葛煊炜说,他将土布印染的技法全部记录了下来,打算移植到葛宅村,在村上打造一条集棉花种植、纺纱、织布、印染于一体的土布制作完整产业链。 “葛巾不仅仅是一块土布,更是承载着东阳传统文化的文化产品。”在葛煊炜看来,赋予葛巾更大的文化价值才是重中之重,借助研学游基地的平台,让更多的青少年亲身体验,对于弘扬和继承传统文化都有着积极意义。
(来源:金华新闻网)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