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最新 > 正文 
 
  贵州岑巩:又到春茧收获时,茧子丰收蚕农乐
2020-06-12
分享至:

  “卖了,卖了,还可以,我2张蚕子,卖了4000多块钱。”“你的茧子也可以,不比我的差,应该能卖个好收入,你慢慢卖,我给孩子买点糖食果饼去,哈哈……”又到春茧收获时,茧子丰收蚕农乐。走进天星乡蚕茧收购点,笔者看到,一筐筐、一担担白花花的蚕茧像鸽子蛋般大小,如雪似霜,煞是喜人,蚕农们一边排队交售茧子,一边拉着家常,开着玩笑。

  现场过秤、质检、开单,不到十分钟,白花花的茧子变成红彤彤的票子,蚕农脸上都挂满了丰收的喜悦。“第一批春蚕我们总的养了108张蚕茧,基本上都是种植示范户,可以让示范户带动这些农户,让他们知道养蚕怎么养、怎么可以养得好。”县社会扶贫服务中心副主任诸葛翀说,总体来看这批茧子质量都是比较好的,可以达到优质蚕茧的标准了。

  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2019年以来,天星乡全力以赴写好“农”字文章,紧抓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帮扶契机,乘势搭上国家实施“东桑西移”的战略“东风”,因地制宜引进蚕桑产业,联合杭州建德市帮扶企业,以“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发展模式,采取统一免费送苗、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保底订单收购方式,让蚕农吃下“定心丸”。

  “技术和销售全部由公司负责,今年受疫情影响,茧子的价格相较于往年,也有所下降,但是公司还是严格按照和政府签订的保护价协议,以20元每斤的价格对蚕农养出的茧子进行收购。”黔东南州杭黔蚕桑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国成告诉笔者,开秤第一天收了6000斤左右,支付的茧款在14万元左右。

  挑着“银丝”换金钱,茧子出手钱到手。今年51岁的郑宗银,肢体四级残疾,因身高只有1.3米,被大家亲切的称为“矮哥”,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他,种过烟,养过鱼,产业路上,敢闯敢拼。去年,得知乡里要大力发展蚕桑产业,他勇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积极参加培训,毫不犹豫流转52亩土地发展起了种桑养蚕产业。

  “第一批春蚕喂了4张,卖了三百多斤,六、七千块钱,现在第二批蚕喂了9张,还有半个月又可以卖了,卖的时候大概有九百来斤,2万元钱左右。”郑宗银高兴地说,养蚕这个产业发展得,回收快、效益高,卖的时候公司付现钱,拿起也爱人。跨越千里深情“牵手”,山海同心共奔小康。建岑两地在产业合作上坚持“所需”与“所能”结合,“输血”与“造血”并重,因地制宜,将种桑养蚕作为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又一“亮点”,凭借其“短平快”“可持续”的特点,引领群众跑出致富“加速度”。

  县社会扶贫服务中心副主任诸葛翀告诉笔者,截止目前,全县共种植桑树7070亩,第二批春蚕将覆盖凯本、大有、天星三个乡镇,预计养蚕400张左右,根据桑叶的长势情况,秋蚕计划养2500至3000张蚕茧,全年的产值将达到600万元以上,随着蚕桑产业慢慢成熟以后,效益是比较稳定的。

  蚕桑产业是绿色产业,也是致富产业。闲置荒地被盘活,土地“化零为整”,千亩桑园绿浪翻滚;农民流转土地有租金、务工有薪金、入股有股金,“东桑西移”项目已初见成效,蚕桑产业正在岑巩大地上换发勃勃生机,逐步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饭碗”。

  (来源:黔东南新闻)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sy.jpg
趣看文物|“纹”见少
sy.jpg
华夏衣冠,跨越千年!
sy1.jpg
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
sy.jpg
“数”说纺织:2023年
图区.jpg
CTEI祝纺织同仁新春快
sy.jpg
2024中国纺织品服装贸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