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服装 > 国内服装 > 正文 
 
  解读保暖内衣
2013-11-26
分享至:

  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保暖服装又开始进入消费者的购买计划。近年来,既轻薄又保暖的保暖内衣成为冬季市场的新宠,各家企业面对商机也大展拳脚,各种不同名称的保暖产品让人眼花缭乱,“黄金绒”、 “珍珠绒”、“羊毛竹炭蓄热纤维”、“发热纤维”、“吸湿放热”等高端又神秘的描述让消费者在购买时无从下手。保暖内衣为什么会保暖?哪种类型的技术保暖效果更胜一筹?购买时注意的事项有哪些?就这些问题请检测专家为您一一解读。

  保暖内衣原理

  在说明保暖内衣的保暖原理之前,首先要了解一下人体与环境进行热量交换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辐射。因此内衣对人体产生保暖作用主要通过两种原理实现:一种是减少人体向周围环境输出的热量,即降低人体的热量损失,尽可能减少发生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的程度,这种方法是传统的保暖方法,属于被动保暖。比如采用保暖性好的材料,增加内衣的厚度,通过多层结构增加衣服内部所保留的空气等方法;另一种方法是主动保暖,在内衣中采用发热纤维,将电能、光能转化为热量,或者通过吸湿、内部物质形态的变化放出热量,使得人体温度升高。例如使用远红外纤维、吸湿发热纤维等。

  目前市售的保暖内衣采用的技术有很多种,这些技术真的存在吗?保暖效果如何?

  保暖内衣作为一类重要的服装产品,在市场出现已有将近20年时间,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穿着观念和习惯,迎合了人们追求美观、保暖的消费需求。然而,出于宣传、销售的目的,市场上关于保暖内衣的新名词、新概念层出不穷,令消费者无所适从。例如“黄金绒”、“珍珠绒”、“羊毛竹炭蓄热纤维”、“发热纤维”、“吸湿放热”等等。所谓“黄金绒”、“珍珠绒”只是生产、销售企业的一种说法,并不是说在内衣中添加了黄金、珍珠,和“黄金”、“珍珠”没有任何关系,还有各种以“……卡”为名的叫法,都是一种商品名称,企业自己提出来的,而不是规范的叫法。关于内衣使用的材质,最有说服力的是看产品标识上标注的纤维含量,就可以知道该产品使用了什么材料。针对各种纤维的名称和定义,国家制定了统一的标准,生产、销售企业不可随意更改。制作内衣的纤维材料最常见的是棉、羊毛、莫代尔、涤纶、腈纶、丙纶等,相对新颖一些的有牛奶蛋白改性纤维、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等,其种类也是有限的。

  另一方面,“羊毛竹炭蓄热纤维”、“发热纤维”、“吸湿放热”是产品功能方面的描述,从理论上讲,这些产品使用了新材料、新技术,使用的纤维材料能够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为热量,具有主动发热的功能,有别于传统的保暖内衣。“羊毛竹炭蓄热纤维”通常是指在纤维中添加了竹炭粉末,能够吸收能量,发射一定波长范围内的远红外线,促进人体升温。吸湿发热纤维是指这种纤维能够在吸收水分的同时释放出热量。这类纤维制成的保暖内衣和传统的保暖内衣相比,由于增加了一种保暖手段,在面料的厚度、结构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其保暖性能的确是要优于传统的保暖内衣。反之,如果仅仅使用了吸湿发热纤维,但只是生产普通内衣,则无法比较其和传统保暖内衣的保暖性优劣,因二者的产品属性不同,保暖原理也不同。

  保暖内衣的检测项目和标准

  对于传统的针织保暖内衣,国家已制定了统一的行业标准,最为常用的是FZ/T 73016—2000《针织保暖内衣 絮片类》和FZ/T 73022—2012《针织保暖内衣》,二者都需要检测保温率、透气率以及其他常规检测项目。而最近几年热炒的吸湿发热针织内衣则有较大不同,根据国家制定的行业标准FZ/T73036—2010《吸湿发热针织内衣》,要求产品的最高升温值≥4℃,30分钟内平均升温值≥3.0℃,并且规定了明确的检测方法,其他指标则是按照其产品属性来考核,和传统保暖内衣的考核方式不同。

  例如,用吸湿发热纤维制成的普通款内衣,则不需要考核保温率、透气率等指标;如果制成了保暖内衣,则需要再考核保温率、透气率等指标,如果都合格,可以称为“吸湿发热保暖内衣”。

  消费者购买时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保暖内衣和人体长期接触,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和舒适,而且好的保暖内衣售价不菲,消费者应慎重选购,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比较和把握:

  (1)注重材质、忽略表面文章。首先看其产品标识和水洗唛上的纤维含量,就可以明了其材质。贴身穿还是以棉、羊毛等天然纤维为佳,如果添加了一定比例具有特殊功能的纤维,如竹炭改性涤纶纤维、吸湿发热纤维则更好,当然其售价也会走高。

  (2)关注保温性能。保暖内衣的首要功能是保暖,还要透气,应注意向销售人员、生产企业查询这方面的资料和证明材料,最好有权威机构的检测报告。

  (3)注意了解生产企业的形象和口碑。良好的企业形象和长期积累的口碑有助于提高购买信心。

  (4)目测产品的外观、做工,比较产品手感。以做工良好、有适宜弹性的产品为佳,能够更好地和人体尺寸相配。

 

(中国纤检杂志)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0412.jpg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
sy.jpg
趣看文物|“纹”见少
sy.jpg
华夏衣冠,跨越千年!
sy1.jpg
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
sy.jpg
“数”说纺织:2023年
图区.jpg
CTEI祝纺织同仁新春快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