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企业 > 质量曝光 > 正文 
 
  品牌出问题 代理商咽苦水
2011-04-14
分享至:
“下架,下架,这是最后一批了吧?哎……”随着一声长叹,罗老板一边指挥导购,一边摇摇头,看了看空空的货架。罗老板在山西省的一个二线城市代理了两个羊毛衫品牌,凭借多年在服装圈摸爬滚打的经验和不错的声誉,每年的收入还不错。

  几天前,就在罗老板兴致勃勃准备去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看看时,山西省质监局的抽查报告却让他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这次抽查并未直接牵涉到罗老板的店面,但是不合格名单中却赫然列有他代理的一个品牌。怎么办?是将不合格批号全部下架还是蒙混过关?下架无疑面临方方面面的损失,蒙混过关又对不起自己多年培植起来的信誉。

  2010年第四季度山西省质监局对羊毛衫质量监督抽查的结果显示,太原市市场上经销的外省企业生产的20个批次羊毛衫有15个批次合格。不合格项目主要是纤维含量标注与实际不符。相关情况本报在3月28日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报道。无独有偶,广东质监局组织抽查了广州、深圳、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汕头等7个地市32家企业生产的羊绒针织产品,同样存在此类问题。

  继去年不少服装品牌被查出pH值超标、色牢度不合格等质量问题后,纤维含量与吊牌严重不符又把人们的视线拉回纺织服装产业,不合格名单中不乏一些名牌,让消费者不禁心生狐疑:到底还能相信谁?那些花费了重金和长时间树立品牌形象的名牌企业竟然也不能给大众一个保证。

  “企业不给代理商保障,我们就很难在消费者心中树立形象,这不是长久之计呀。如果我装作不知道就把产品卖出去,以后哪怕再换个品牌来代理,消费者都不会信任我了。”两害相权取其轻,罗老板还是撤下了那批不合格货品,即便厂家肯退货,他心中仍不免有些困惑:对品牌,也对未来。

  恰逢服装界最大的盛会召开,听完罗老板的烦恼后,笔者希望就“如何把握产品质量”这一话题,通过和服装企业直接沟通,替像罗老板一样的经销商和消费者寻一颗“定心丸”。

  经过调查,服装企业的回答可归为以下三种:其一,“我们的产品都是严格把关的,首先,公司有自己的检验中心,检验合格后再送到质监局等专门机构检测。”其二,“我们的面料都是进口的,检验这部分有专门的机构在做,质量是没有问题的。”其三,“这个,我们都是按照国家标准来的,具体的我找相关负责人给你介绍吧,我不是特别清楚。”这些回答不知道能否让消费者满意?又或者那些被查出产品不合格的企业根本没勇气来参展?

  纤维成分是决定服装产品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掺假必将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什么原因促使一些人去动这块奶酪?在请教了有关专家和业内朋友后,笔者的结论是:短期利益的指挥棒再次被高高举起。一是市场上羊绒、羊毛等面料价格较高,部分企业存在以次充好,非法牟取高额利润的动机;二是部分企业在购买面料时对纤维含量的重视不够,没有采取有效的检验把关措施。

  商家追求利润本无可厚非,然而这种追逐应该被约束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下。我们相信,衣服上的成分标注与实际相符,不用担心皮肤受到伤害,不用担心羊绒衫不含羊绒的日子是美好的。

(中国纺织报)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sy.png
光荣属于劳动者 CTEI
00.png
要打破生产方式的路径
sy.jpg
“数”说纺织:2025年
sy.jpg
AI遇到时尚,中国服装
sy.jpg
聚焦东方女性匠人!五
sy1.jpg
从春天出发,凝心聚力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