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最新 > 正文 
 
  盛唐宫廷刺绣蹙金绣重现西安
2020-09-27
分享至:

  最近在法门寺佛文化景区和西安曲江新区唐·新开门艺术街区进行联展的唐代蹙金绣活化展,吸引了大批慕名而来的参观者。那些按照历史文化活化出来的唐代宫廷纨扇和服饰上的蹙金绣,让每一位目睹者惊叹不已。

  在唐代诗词中有蹙金绣的描写。杜甫《丽人行》中有这样的诗句:“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蹙金孔雀银麒麟”,描写的就是唐代顶级宫廷服饰极尽奢华与灿烂的蹙金绣,那些华丽衣裳上金线绣的孔雀和银线绣的麒麟,与春日佳人游春的美丽景色相映生辉。这是杜甫将唐代织绣工艺蹙金绣以文字留世的记载。

  张祜的《太真香囊子》一诗中写下了这样的句子:“蹙金妃子小花囊,销耗胸前结旧香。谁为君王重解得,一生遗恨系心肠。”这首诗描述的人物是杨玉环,她身上的香囊是蹙金绣。可见,蹙金绣在唐代贵族妇女,尤其是宫廷妇女的服饰中很是流行。

  因为蹙金绣组织严密,纹理清楚,在五代出现了“蹙金结绣”一词,形容文章精美与结构严密。

  法门寺曾出土一套蹙金绣,包括绛红罗地蹙金绣袈裟、拜垫、半臂、案裙等5件。蹙金绣上所用的捻金丝最细直径仅为0.06毫米,比头发丝还要细,堪称古今一绝。古代匠人们的刺绣针法精细纤巧,制作工艺精湛,质料考究,作为宫廷加金绣品,虽历经千载,依然色泽艳丽,灿然如新,不愧为丝绸史上的一大奇迹。

  唐代统治阶级尚文重理的文化氛围,使得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识得到充分物化,特别是将刺绣与金银线绣、宝石珠绣等结合,使唐代服饰越加华美富贵。唐代也是中国丝绸工艺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无论产量、品种,还是工艺、质地,唐朝丝绸都享誉世界。随着王朝更迭,工匠们将技艺带到民间,传承至今,唐蹙金绣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朵绚烂之花。

  “中国刺绣的巅峰、唐代世界领先的织绣工艺、陕西刺绣的代表就是蹙金绣。”唐代蹙金绣活化展创作者、汉唐丝织文化遗产研究学者、陕西蹙金绣传承人马倩介绍,“蹙金绣,最早出现在隋代文献中,到唐代成为宫廷刺绣的潮流,就是把金丝盘结成花朵等样式固定到丝绸上面。”

  马倩自2008年开始,对中国刺绣种类进行研究,师从陕西武功馨绣创始人计清,学习传统刺绣针法技艺。2011年起,侧重于唐代蹙金绣的系统性学术挖掘与研究,并将学术研究成果通过制作实物加以佐证,积累了一定体量的作品和学术成果。2019年初,马倩成为陕西蹙金绣非遗传承人,并组建了汉唐丝织文化遗产研究团队。目前,这个团队以唐代蹙金绣研究、活化传承为切入口,致力于振兴陕西刺绣。“中国人的智慧和创新力,在刺绣工艺上从未懈怠过,中国刺绣创新的针法有劈针、平绣抢针、打籽针等,蹙金绣因其表现力强、色彩应用灵活等特性,逐渐替代了传统的刺绣手法。”马倩坚定地认为,“蹙金绣在唐代达到了无法超越的水平,足以以蹙金绣之名来定义或代表陕西刺绣,从而让陕西刺绣在中国刺绣的家族中获得重要地位。”

  马倩和她的研究团队,结合历史文献,对以蹙金绣为代表的陕西传统刺绣非遗工艺进行研究发掘,并实现了复原、活化、创新。目前,在法门寺佛文化景区和西安曲江新区唐·新开门艺术街区进行联展的唐代蹙金绣活化展,便是马倩及其研究团队的部分研究成果的展示。马倩表示:“我们依照法门寺、敦煌壁画等唐代文物中的织物纹样,使用宫廷制作工艺的蹙金绣进行再创作,从而让当代人对蹙金绣,有更为直观的认识。唐代丝织品的纹样体现了东西方艺术的交融与发展。活化这些蹙金绣作品并非易事,这是客观呈现历史的必要过程,为进一步研究汉唐丝织工艺积累依据和素材,也为传统与现代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来源:金台资讯)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sy.jpg
将纺织强国建设推向新
sy.jpg
央视《开讲啦》邀请徐
2.jpg
“礼赞新中国 奋进新
360.jpg
【专题】发展新质生产
sy.jpg
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深
sy.png
2024中国纺织品服装贸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