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流行 > 流行聚焦 > 正文 
 
  势在必行的“可持续性”时尚,到底是什么?
2019-03-05
分享至:

  刚过去不久的伦敦时装周,再次被环保主义者“盯”上。在 Victoria Beckham 大秀期间,环保公益组织 “Extinction Rebellion” 在场地外设起路障,把道路围了个水泄不通。举着示威牌,高声呼喊起 “There’s no fashion on a dead planet.(一颗死亡的星球没有时尚)” 还穿上了气势不输 Haute Couture 的特制版“草皮”大衣。扰乱了贝嫂的时装秀不说,也给当地交通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怎么又来作妖儿?” 不夸张的说,这是大多数人也包括我在内的第一反应。毕竟众人眼里的时尚世界 “流光溢彩”,是由一个又一个的五彩梦交织而成。秀场也好、造型大片也罢,每年一季又一季的新品琳琅满目,聚光灯下设计师们用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带给看客们连绵不绝的惊艳。可这光鲜的背后是什么,可曾有人知道?

  光鲜亮丽背后的黑暗面

  在 “中产” 生活里,服装是个性的展现,我们狂热于装扮自己。在过去的 15 年里,服装产量翻了一倍。预计到 2050 年,服装总销量将超过 1.6 亿吨。爆炸式增长让服装产业近乎成为仅次于石油业之后最具环境污染性的产业。

  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曾指出,高占比的废水(20%)和碳排放量(10%)依然是时尚行业污染环境的重点问题。除此之外,几乎以线性方式运行的服装生产系统,对不可再生资源极尽消耗。有着究极复杂运行体系的时装产业,从原料供应,到制造、运输、至最终处理,就这样一步步地将这颗星球的环境状况推向深渊。

  时尚产业 “道德选择” 成为热门话题。“高耗能”、“高污染” 成了时尚业原罪。各类品牌几乎没有哪个能逃得掉。也正因如此,时尚产业的环保主义风潮日渐兴起。

  快时尚是“重灾区”

  近些年亚洲、南美、中东等地服装市场兴起,快时尚迎来了爆发潮。 “一次性” 时尚成了常态。与其他一年两季的品牌不同,快时尚销售商们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惊人的一年 52 季上新,以廉价的新鲜感及流行趋势为卖点,将人们吞噬其中。

  不断缩短的生产周期意味着更多的资源消耗。可悲的是,这些衣物的穿着周期却短得惊人。据估算 40% 的快时尚服饰在过季后会被束之高阁或丢弃后倒入垃圾填埋场。这些被短暂爱过又被弃之如履的衣物,就如风一般在一年之内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些利用率不足的衣物,每年都在造成 5,000 亿美元以上的价值损失。

  在舆论底下,快时尚品牌们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在赚得盆满钵满时,几乎全都在树立环保形象。比如,被大家所熟知的 H&M 就发起了 “旧衣回收” 项目,从 2013 年起在全球 H&M 门店放置旧衣回收箱,并赠送优惠券鼓励消费者参与其中。希望以此改变直线性消耗的模式。此外,优衣库、GAP 等很多品牌也都有相似的行动。

  可话说回来,快时尚品牌虽然在循环面料的使用与促进旧衣回收上都下了不少功夫,但现实情况仍令人尴尬不已。在平衡环保与利润的天平时,快时尚也显得有心无力。毕竟它们商业模式的核心就是 “多量、多样、廉价”。而低碳着装的主旨却是 “少量、优质、耐穿”。或许这个时代兴盛的 “一次性时尚” 本就注定与环保是一团死结。

  鳄鱼手袋与纯素皮革的分叉路口

  与 “大开大合” 的快时尚产业不同,件件精雕细作的奢侈品不大存在使用周期过短的问题。但前些年,因为珍异皮革制品而涉嫌动物虐杀也曾让追求高级感的一众奢侈品牌饱受争议。

  幸好在时尚圈愈发浓烈的环保主义大潮中,奢侈品牌也纷纷选择成为时尚道德先锋。多数老牌时装屋都在近年相继加入零皮草行列。比如 CHANEL 就宣布停止使用包括鳄鱼、蜥蜴、蛇和黄貂鱼在内的物料。只不过此举也意外地让已在市面上流通的珍贵皮制 CHANEL 包袋身价倍增。

  此外,采用销毁方式处理库存是专属一线奢侈品并广泛存在的问题。BURBERRY 在 2018 年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它们在过去的 12 个月里摧毁了价值约 2.5 亿人民币的未售出服饰,就曾引起很大的轰动。

  这么做的道理也很简单,一线奢侈品牌未售出的商品几乎不会选择促销,否则对高端定位的品牌价值不利。既不能降价促销,亦不能积压库存,销毁便成了维护品牌价值的最优之选。只是从环保的角度思考,制造它们所耗费的自然资源就白白浪费了。

  所幸 “销毁风波” 后 BURBERRY 表示将不再如此处理积压库存。高级时装屋向 “可持续性奢侈品牌” 转型的风向也愈发明显。这其中,设计师 Stella McCartney 就是例子之一。同名品牌在很久之前就拒绝使用任何真皮类面料,转而研发纯素皮革替代品(只利用纯植物性资源、无动物性原料及动物测试)。最初很多人都在嘲笑是个费力不讨好的事,而时至今日,则被证明极具前瞻性了。

  事实上,奢侈品集团所拥有的经济资本是建立 “可持续性” 时尚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比如开云集团、LVMH 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在环保制衣技术领域的研发。这对于环境保护来说无疑是件再好不过的事。

  要流汗,更要环保!

  服饰原材料的生产过程中,每年将 50 万吨以上的塑料微纤维流入了海洋。这让服装纺织业成为造成海洋塑料污染的祸首。在减少塑料污染这件事上,运动品牌成果超然。Nike 是鞋类和服装行业中使用可回收聚酯材料最多的品牌,从垃圾填埋场中回收了数以十亿计的塑料瓶进行二次利用。像我们熟悉的 Flyknit 面料,其纱线原料中的聚酯纤维便来源于回收过来的废弃塑料瓶,此外,球衣也是利用再生原料制造的重点品类之一。

  而于去年推出的全新气垫鞋款 Air Max 720。厚达 3.8 厘米的 Nike Air 气垫是一大亮点,另外球鞋的 75% 材料都是从制造业回收得来加以提炼而成,也达到了 “轻量化”、“可循环” 使用资源的目的。

  最具态度和创造力的是?

  虽然不如大型服装企业有着雄厚的研发资金支持,但独立设计师和街头品牌们并没在环保这件事儿上被落下,它们在 “环保主义” 概念上展现了独特的态度与打破规则的创造力。

  比如设计师 Alexandra Heckett,也就是风靡社交网络的 “MiniSwoosh&’8482;”,就是创意工作室 Studio ALCH 的创立者。非常擅长将回收的废弃材料解构重制,以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曾经就与 Patta 合作,解构了 Patta 的 Script Logo Weekender Bag 作为回收材质,制作出联名款背心。

  来自韩国的设计师 Jinah Jung 同样非常擅长将旧鞋子改造成独特设计感包袋,曾用 Le Coq Sportif 以及 CONVERSE 的回收球鞋样品,拆解重制成拎包及手包。可以说,像 Alexandra Heckett 和 Jinah Jung 这类个人设计单位,正在用区别于传统服装制造的创新方法增加服饰循环的新思路与可能性。

  而被戏称为 “环保品牌” 的 NOAH, 自始至今坚持采用高品质物料,以延长商品使用寿命。为了能更好地实现生产环境控管,拒绝劳动力成本更低廉的国家,只在日本、美国本土和意大利这些地方进行生产。对服饰生产与环境影响间关系有着独特看法的 NOAH ,在一众街头品牌中可谓有些 “阳春白雪” 的意思。

  而去年 “黑五” 关店的行为更是让 NOAH 显得独树一帜。此举被解读为反对不健康的过度消费主义。Brendon Babenzien 不希望自己的品牌成为炫耀性消费的产物。除了突显出街头品牌不与世俗合污的纯粹态度,反对过度消费主义也别具环保理念。毕竟,在全球 “买买买” 的影响下,过度消费主义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实在无法估量。

  我们都能感受到,环保理念的影响愈加深入人心。同时,逐渐成为消费增长主力的“千禧一代”或许是最接受环保理念同时愿意付诸行动的群体。从商业角度考虑,各类品牌在环保上进行投入,必定是具有长远眼光的一种战略。Nike、H&M、BURBERRY 、Stella McCartney 和 Gap 等品牌都已于近年加入了由权威机构 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 发起的 Make Fashion Circular 计划,参与此计划的时装制造商、设计师、品牌方和政府当局将协力消除浪费和污染,并确保服饰材料得到循环利用。可以预见,未来会有更多的品牌陆续加入到 “可持续性” 的环保大军里。

  而作为消费者,了解服装产业价值链的现状、环境、和社会风险也是必要的。若过度消费导致的污染现象依然不减,未来要为保护环境买的那张单,也许会更加令人头痛。

(来源:纺织科技杂志)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360.jpg
【专题】第一届中国纺
sy1.jpg
乘改革之势 开锦绣新
1.jpg
守正创新荣膺担当,中
360.png
聚焦羽绒服主业 波司
sy.jpg
将纺织强国建设推向新
sy.jpg
央视《开讲啦》邀请徐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