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本网专区 > 正文 
 
  抗击疫情与非遗情怀云论坛召开
——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精彩观点云分享之一
2020-03-09
分享至:

  当前,抗击疫情与恢复经济社会发展是国家首要大事,新冠肺炎疫情给各行各业造成不利影响,也给纺织非遗事业带来新的挑战与思考。为了顺利完成2020年纺织非遗工作任务,探讨疫情后如何尽快恢复纺织非遗工作和步入传承发展的新局面,3月8日下午,中纺联非遗办在特殊时期以特殊形式召开了以“抗击疫情与非遗情怀”为主题的云论坛。中纺联副会长孙淮滨以及24位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出席并互动交流。论坛围绕疫情对纺织非遗工作的影响、疫情期间坚持工作的经验交流、疫情后纺织非遗传承发展的工作设想以及对中纺联非遗办的工作建议四个议题展开。

 

  吴元新:沉心静志,以艺术力量抵抗疫情

  南通大学非遗研究院院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通 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吴元新大使在论坛中发言时表示,作为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手中的刻刀,染缸里的颜料就是他最好的“抗疫武器”。疫情期间,吴元新和女儿吴灵姝女婿倪沈键,一是围绕着国家级非遗南通蓝印花布技艺的学术研究项目,编辑即将出版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课题《中国蓝印花布纹样研究——蓝白雅印》和《中国蓝印花布文化档案一一南通卷》;二是在创新传承方面,共同完成了一百幅蓝印花布作品《年年有余》,还倡议组织民间工艺家和纺织非遗传承人捐赠非遗作品一百多件;三是在宣传方面,为了获得年轻观众、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做了一些创新尝试,如在中国文艺网发布公益课堂和开通个“元新蓝”抖音号,以轻松活泼的短视频形式,介绍蓝印花布的传承历史、工艺流程、吉祥纹样等,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战疫勇气与信念。

 

  孙冬宁:以“三展、三研”为抓手,储备能量,蓄势待发

  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研究中心负责人,孙冬宁大使把2020年展览、展示、展演,研究、研讨、研修,六个方面工作计划分别作了介绍。重点提到了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的策划筹备工作,此次博览会设为三个主题方向,第一个是全面奔小康,第二个是有扶贫摘帽,第三是沿黄河的九个省份专题展,在主题之中,把有关习总书记对扶贫奔小康的内容,涉及到对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方面将充分体现。此外,今年将在内蒙古的鄂尔多斯、河北省的廊坊和石家庄有三个非遗的主题馆,展出会涉及到纺织非遗的相关项目,希望得到各位大使及中纺联非遗办的支持。关于展演,孙冬宁表示2020锦绣中华非遗服饰秀活动场地,将会把北京市属公园下的三个景区天坛、颐和园,景山作为备选场地,活动一如既往的丰富,将分别举办新闻发布会,非遗专题研讨会以及现场展览展示等系列活动 。

 

  王翀:“三台”联动,助推纺织非遗事业发展

  辽宁省纺织服装协会会长王翀表示,面对疫情,辽宁省疫情防护物资上下游产业链协调顺畅,得益于辽宁省产业用纺织品联盟所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接下来,协会将进一步扩大联盟成员,强互动,促交流。除此之外,王翀表示,2020年协会将通过“三台”联动模式,来推动纺织非遗工作的开展。“三台”即:“讲台、展台、舞台”。“讲台”指的是论坛相关工作。今年将与沈阳市合作开展“现代旗袍与社交礼仪的时尚论坛”,对现代旗袍发展方向和社会的生活方式进行探讨;“舞台”指的是“第二届的中国定制旗袍的艺术大赏活动”,进一步打造沈阳市“旗袍古都”,抚顺“旗袍故里”两张城市名片,推动传统文化交流;“展台”是指利用中国大连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的平台,与中纺联非遗办联合继续打造纺织非遗精品展,扩大展览规模,改变展览形式,进一步提升社会影响力。她还积极邀请各位纺织非遗推广大使大使们参与到活动中来,相互交流,拓宽视野。

 

  刘嘉:用宣传的力量抗击疫情,助力纺织非遗事业

  关于疫情,从大年初一开始,通过搜集线索,报选题,与专业协会对接,关注报道防疫物资生产,爱心捐赠,企业转产,防控管理,复工复产、促进就业、稳定发展,整整四十多天,纺织服装周刊将疫情对行业影响的报道一天没停,《纺织服装周刊》主编刘嘉大使就此表达了几点感受,疫情当前“打破惯性”用创新思维调整工作方式,在保持“理性、严谨”态度下发挥行业媒体舆论宣传作用,在“互联网新基建”下适应工作和生活方式。结合纺织非遗工作,刘嘉说疫情是一次危机也是一个大考,接下来可能会接受到各种各样的压力也会接受到新的使命。从媒体视角看,纺织非遗是产业扶贫带动就业的一个重要抓手,这将会面临挑战和压力,同时也会迎来新的发展,最重要的是我们非遗人要有信心和信念,非遗是一项文化事业,情怀事业,接下来也会在非遗宣传报道方面不予余力,期待纺织非遗能够尽快找到新的商业模式。

 

  程应奋:疫情会过去,生活还要继续

  新疆艾德莱斯研发推广中心设计总监,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程应奋大使,在发言中提到关于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在这个《意见》里面,有几个重要的任务,比如贯穿国民教育的始终,深入善法文化的精髓,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等,她希望中纺联能够依托驻外使馆、机构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声音,展示中国形象,带着非遗大使和传承人的非遗项目,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行文化交流。疫情会过去,生活还要继续,程应奋表示,这对于纺织非遗来说是一个契机,我们应该在这个领域里面也有自己的作为,以艾德莱斯研发推广为例,我们周边“一带一路”国家,比如说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做这种项目非常好,但以往按照个人实力和能力,很难实现与这些国家的手艺人去对接交流。希望非遗办可以利用我们国家级的平台, 除了每年召开的非遗大会,还能有一些与大家一起走出去的机会。

 

  祁春英:纺织非遗行业“抗疫情,不止步”

  论坛上,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服饰研究所所长祁春英大使以自身专业领域的资源优势分享了疫情期间大量纺织非遗行业从业者如何“抗疫情,不止步”的案列。一是利用疫情的空闲时间,提升技艺水平。以青海刺绣为例,绣娘们自我沉淀学习,提升绣艺,疫情期间,通过市文旅厅组织疫情期间接大量订单,收入反而提高了。二是利用自媒体、新媒体等网络平台,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在特殊时期,不论纺织非遗传承人或者行业机构,都自想自招,利用网络平台,把自己内在的文化诠释给社会,得到了大量的关注。例如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姚惠芬、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纺织出版社“华服志”平台等都开展了大量的线上传播活动,诠释纺织非遗文化的内涵。

  此外,她还介绍广西少数民族服饰大赛、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服饰研究所正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实习基地和研究基地。她希望利用中央民族大学的国际交流活动,与中纺联非遗办合作,开展纺织非遗国际研讨交流,加强国际平台的建设。

 

  吴建华: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化危为机

  疫情发生后,苏州上久楷丝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建华马上通过各种途径,寻找抗疫物资,捐献给抗疫一线。他在论坛上介绍了企业如何积极应对疫情,恢复产能,开展生产。延迟开工后,他发现疫情对非遗文创产业带来了巨大影响,线下门店没法正常营业,消费者少,消费购买力低。他开始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在危机中寻找商机,带领企业渡过难关。近期,口罩市场紧缺,他带领团队进行技术研发,推出了标准高于N95的功能性丝绸口罩,目前正在国家专业检测机构检测。

  另外,吴建华表示待疫情结束后还将进行一些非遗相关工作调整,除了原有宋锦文化园,今年还要开发包括非遗培训,互动参与性较强的DIY设计等活动。他希望以中纺联非遗办牵头,增进大使之间的合作,通过搭建交流、展示、销售、推广平台,拓宽营销通道,实现纺织非遗行业的整体发展。

 

  孙淮滨:加大纺织非遗宣传推广,搭建交流合作共享平台

  孙淮滨副会长在云论坛与大家互动时表示,中纺联非遗办将会把大使们的相关活动计划列入2020年度非遗工作中,参与并加大宣传和推广。非遗办将积极发挥纽带和桥梁作用,为纺织非遗事业的共同发展搭建平台,同时呼吁大使间发挥各自优势,在课题研究、技艺传承、产品创新以及国际文化交流等方面间加强合作,让非遗大使资源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宣传方面,建议行业媒体持续跟踪纺织非遗的产品创新、传承的发展轨迹,设置一个长期性的,固定的栏目。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2025贺图.jpg
纺织经济信息网祝您20
2024关键词.jpg
【专题】2024年纺织服
360.jpg
【专题】第一届中国纺
sy1.jpg
乘改革之势 开锦绣新
1.jpg
守正创新荣膺担当,中
360.png
聚焦羽绒服主业 波司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