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最新 > 正文 
 
  内蒙古宁城县:十万绣花女“绣”出新生活
2022-06-28
分享至:

  刺绣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工艺,在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借助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契丹御绣,县城里众多留守妇女走上了致富路。

  宁城县御绣轩手工制品有限公司绣女白玉杰用时近一年,一幅长1.3米、宽0.6米的绣品辽代壁画《阴山七骑图》顺利竣工。她的作品刚刚封针,就被市级博物馆订购收藏。

白玉杰的绣品《阴山七骑图》(央广网发 宁城融媒体中心 供图)

  不到两年的时间,宁城县一批留守妇女居家创作绣品近百幅,收益五万多元。正如白玉杰所说,在宁城,契丹御秀帮助很多人找到了自我存在的价值,也找到了过上好生活的新路径。

  “因为软骨病,我长这么大从来没为母亲做过什么,所以第一幅作品我就献给了她。”面对镜头,天义镇天北村的刘国珍开心地笑了。

  刘国珍不能干重活,只能照看小卖铺,家里全靠丈夫在外打工挣钱过日子。201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来到御绣轩公司参加刺绣培训,在契丹御绣传承人于和平的指导下,很快掌握了这门技艺。现如今,刘国珍已创作多幅作品,其中一幅《五子登科》被送到自治区参加残疾人作品大赛获奖,一经展出就被人买走了。

刘国珍和她的绣品《五子登科》(央广网发 宁城融媒体中心 供图)

  和刘国珍一样凭借契丹御秀的平台,在绣精品的同时,也绣出自己“精品”生活的人并不在少数。家住大明镇栅栏村的于凤贤因患有类风湿病,生活拮据,御绣轩公司免费为她培训,向她讲授刺绣技术。于凤贤出徒后绣的第一幅作品不太合格,公司为鼓励她继续刺绣,回收了她的作品,还多付给她工钱,于凤贤从刺绣中开始获得成就感。如今,于凤贤靠着自己的手艺和丈夫一起供养儿子上大学。

  拿出“传家宝”,“绣”出新生活。契丹御秀是内蒙古手工刺绣大师于和平的家族传承手艺,目前已经被列为自治区非遗产品。这项技艺经由御绣轩公司下乡传授、结对帮扶等方式,已经在宁城遍地开花,在全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通过御绣轩“公司+培训基地+农户”“一人带多人”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带动下,全镇许多村已初步形成了“家家有作坊,户户搞刺绣”的民族工艺品生产格局。

  截至目前,这家公司培训失业人员、农村妇女和残疾人达12.5万余人次,其中技术精湛的绣娘达400余人,获得了5亿多元的直接与间接效益。

  不仅如此,循着绣女的足迹,内蒙古自治区非遗产品契丹御绣作品已经走出村庄,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2016年以来,御绣轩公司先后在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签约订单1.6亿元,2019年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参加深圳文博会“签单王”。

  (来源:央广网)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sy.png
光荣属于劳动者 CTEI
00.png
要打破生产方式的路径
sy.jpg
“数”说纺织:2025年
sy.jpg
AI遇到时尚,中国服装
sy.jpg
聚焦东方女性匠人!五
sy1.jpg
从春天出发,凝心聚力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