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西安城东纺织城聚集着大批纺织姑娘,就像王全安那部影片《纺织姑娘》中描述的,姑娘们的青春在轰鸣的机器声中绽放。迈过跌宕起伏的岁月轨迹,当年的热闹逐渐凋敝,留下的唯有破旧的厂房、寂寥的车间、萧瑟的街道。 然而,老厂房超大天窗里倾泻而下的阳光,却是艺术家作画时最好的天光。从2007年起,一批批年轻当代艺术家自发聚集在这里,各种前卫、时尚、多元、包容的思潮在这里碰撞。这片废弃的老厂房低调地华丽转身,一跃成为艺术氛围浓厚的纺织城艺术区。 西安最大当代艺术聚集群落 “这里的一切都没有束缚感,别样的情调令人觉得特别随意、放松、自在、闲适。这里有一种超脱的气质、一种超出生活常态的氛围。”880艺术仓库的主人王文生感慨,他的“艺术仓库”因正好是880平方米,所以便被命名为880艺术仓库。当然,艺术区里的众多机构、工作室也都拥有类似这样的、带着几许工业时代气息的名字。 2007年6月,纺织城艺术区正式对外开放,么艺术中心、长安烧器陶艺工作、墨朗摄影艺术车间、绳空间、创造工房、880艺术仓库等艺术机构,焦野、白夜、戴海燕、钟国昌、何军、武小川、麻爱周等50余名当代艺术家及年轻新锐的艺术家也陆续进入这里。在外人看来,经过一番艺术加工的厂房,处处弥漫的艺术气息不禁令人叫绝,老厂房摇身一变,即成为西安最大的当代艺术聚集区,甚至可以说是西安当代艺术的会客厅。 艺术氛围逐渐活跃起来 浓厚的艺术创作氛围和经常举办的展览、论坛、音乐会等艺术活动,让这里渐渐凝聚了人气,和国内艺术界关注的目光。纺织城艺术区的巨大变化,为昔日的老工业区注入了全新的能量。 2009年10月,“中国·西安纺织城艺术节”在纺织城文化创意区成功举办,吸引了超过10万观众参观,这在西安是前所未有的,大大提升了纺织城艺术区的知名度。 墨朗艺术摄影车间主人豌豆说:“纺织城艺术区完全是自发组织起来的聚集区,这里的每一座工作室都是艺术家跟着工人一起建设的,大家对这里的情感非常深厚。”艺术家们在这里自己动手,改造老建筑、老机器,外人眼中的破烂,经过大家一双妙手和创意,也许就会成为一件颇具设计感的器物。除了各种当代艺术展览,如今,许多在时尚最前沿的企业也看中了艺术区特有的氛围,时常在这里举行商业发布会等活动。 名气和价值越来越被看重 虽没有798、莫干山的名气和声望,但批评家栗宪庭、顾振清,及众多当代艺术界的大腕都目睹了这里的别样风采,很多来西安的国际艺术界友人也都会选择到纺织城走走。纺织城艺术区这张特殊的文化名片,从另一个角度提升了西安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英国著名艺术家马特·弗兰克斯早对纺织城艺术区的盛名有所耳闻。来西安拜访时,他对艺术家拥有如此空间巨大的工作室投去了羡慕的目光,他告诉记者:“英国也有类似的艺术社区,但远远没有这里的空间这么宽敞,而且,西安艺术家能同时在这里生活、创作,这在英国简直不敢想象。”参观过一间间艺术家工作室,在废弃的火车铁轨前驻足留影……著名当代艺术家方力钧感叹道:“这里的房子特别漂亮,这里的艺术家也特别勤奋出色,我看好西安当代艺术的未来。” 西安美院教授、评论家佟玉洁表示:艺术为城市的创意产业带来了文化的想象,纺织城艺术区正经历着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如果说“中国制造”具有一种工业想象的历史痕迹的暮气,那么“中国创造”更具有当代艺术生活的活力。 (西安晚报) (E04)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
|
|